朝轻岫在询问那些学生时,当场便怀疑项、唐两人的口供存在冲突,她在确定项意儒的口供足够可信之后,自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因为唐任名说谎了,他的故事是虚构的,所以才需要编造假话。”
杨见善:“可此人为什么要编造假话?”
毕竟谎说得越多,越容易被人捉住马脚。
想要把谎撒得足够逼真是一项技术活,对大多数人来说,细节填充得越多,可能露馅的地方也就越多。
朝轻岫笑道:“这里倒有一个询问的技巧,就比如卖早饭的人问客户要几个茶叶蛋,对方有更高的几率回答要一个,而要是询问要不要茶叶蛋,对方就可能回答不要。”又道,“因为当时提问的时候,是问唐君当时与孙乘齐说了什么,他自然会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编纂细节,反之,如果只是询问孙乘齐是否曾与他说话,那么唐任名多半就会回答没有。”
至于朝轻岫当时为什么选择试探的方式进行提问,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兼职方面的习惯……
杨见善闻言微怔,脸上露出了一点迷惘来:“请问朝帮主,茶叶蛋又是什么?”
“……”
不小心暴露自己穿越者身份的朝轻岫在心里感慨了一句,果然话越多就越容易露馅,随即镇定道:“是我帮未来的一项重要的售卖物资。”
杨见善闻言,立刻正色道:“既然算是贵帮帮内之事,杨某绝不会泄露机密。”
将茶叶蛋变成了帮派机密的朝轻岫自然含笑点头。
杨见善忽然又意识到了一件事:“还有一事,当时询问唐任名的人是……”
朝轻岫温声道:“正是区区。”
杨见善由衷觉得,唐任名失败的实在不冤。
谁知道一个最适合在六扇门中发光发热的神捕级人物,居然会待在绿波庄内度假。
朝轻岫:“在知晓唐任名不可靠之后,咱们自然得重新审视他的说法。提炼一下他口供中的关键要素,在排除掉所有不必要线索后,他想表达的意思只剩下一个,就是直到辰时末的时候,孙乘齐依旧活着。”
毕竟不管是唐任名曾经见过孙乘齐,还是唐任名曾经在茅房见过孙乘齐,都只能增加前者的嫌疑,只有孙乘齐活到辰时末这件事,才能让唐任名因为没有时间对孔昊然下手而脱罪。
杨见善诧异:“原来孙乘齐没有活到辰时末?”
朝轻岫:“既然唐君宁愿冒着被怀疑是最后遇见受害者之人的风险,也要加上这样一句口供,那么孙君当时应该已经死了,而且还是死了有一段时间。”
“可是按照朝帮主之前的说法,赵君的没有任何撒谎的理由……”
不是说这两人并非同谋吗?
杨见善觉得听朝轻岫推理是一个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每解决一个旧问题,就会冒出一堆让他怀疑自己到底长没长脑子的新问题。
朝轻岫笑了一声:“赵君确实没有与唐任名合谋。杨捕头想想,赵君不善与人交际,而孙、孔两人都是今年新入学的学生,彼此是同舍,成绩相仿,又常在一起读书,赵君弄错了他二人的身份,那也很难被人察觉啊。”
第64章
“所以唐任名在被二次询问时, 才会特地补充一段谎言,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孔昊然死亡时的不在场证明,当时唐任名乍看是为了赵君作证, 实则是为了增强赵君话里曾在观涛阁中见过孙乘齐一事的可信度。赵君是左撇子, 本就很难被认定是凶手, 有了唐任名的话后,她也会因为不再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 逐渐淡出调查人员的视线。
杨见善感觉自己的脑子仿佛被雷劈过, 有种强烈的顿悟感:“所以当时赵君在观涛阁内看到的人其实是孔君?!”
朝轻岫:“大约就是如此。若想要验证也容易, 只要去找赵君去认认尸,或者去翻翻孔君的遗物,说不定还能发现那本笔记。”
杨见善点头表示理解。
唐任名都过来灭口, 肯定是担心赵作元发现自己之前一直认错了人。
杨见善:“在下忽然有一个疑问, 如果一开始过来问赵君借笔记的人是孔君,后来孙君又来了, 在茅房中问唐君借笔记, 那有如何?”
朝轻岫道:“当时唐君说自己是在观涛阁附近见到的孙君,既然如此,孙君肯定会先去观涛阁中放下随身携带的书籍纸笔等物, 只要他进入观涛阁, 就能看到已经问赵君借过笔记的孔君, 他两人常在一块读书,借一份笔记就行。”然后又道,“其实绿波庄这个案子, 还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可以确认嫌疑人。”
杨见善:“……愿闻其详。”
他很好奇朝轻岫口中的简单究竟能简单到哪里去。
朝轻岫:“在排除了江湖人士与绿波庄内仆役的作案动机后,需要怀疑的就只剩周丹实、赵作元、项意儒、蒋微白、张书玉还有唐任名而已。
“项意儒因为腿伤的缘故可以排除, 赵作元在观涛阁内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期间没有发出足以引起同学注意的大的动静,随后就从绿波庄内离开,作案条件不足。
“张书玉与周丹实自从辰时二刻后就一直待在一起,可以互为人证。至于蒋微白,他看似没有证人,不过仔细想想,沉尸地点在观涛阁旁,倘若他是凶手,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活动,绿波庄内又不是没有仆役,蒋微白得如何确认在此期间没有人恰好注意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