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女配不干了2(222)
有时候,礼法什么的,也要看现实情况而定。
可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啊!
*
南疆
宁国南疆之外其实接壤了好几个小国,其中也有奚白国的一角,当然更多的还是南陈国。
如今在南陈国的东疆南东城内,带着三十万大军驻守在这里的南陈国元帅陈方衡抿唇看着从北蛮那边传递来的消息。
竟然败了?!
如此强盛的北蛮竟然都败了?
宁国难道就真的无法战胜吗?
陈方衡脸色阴沉,眼底满是不甘。
可京中也有了消息传来:南陈皇帝下令他立即带领大军回京!
懦夫!
可陈方衡更清楚,对面的是镇威国公!
没想到,镇威国公说是来南疆整顿军中,却一直都没离开。
镇威国公当然是不会走,开玩笑,明知道南陈国都派兵来这里了,就守在对面,他怎么可能还会走?
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要盯紧了南疆军中,让这里的防线不给南陈国的大军有机可乘。
宁安帝自然清楚,事实上,镇平国公要是留在东疆,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朝中真正能打的将领统帅其实并不算多,这几位若是能守住,那自然是最好的。
只是他也没想到北疆那边镇宁会打得那么快而已!
才刚刚年节下,北疆便已经分出了胜负来。
如此大捷,真的让他心下大定了!
不过这一次的经历,也彻底改变了宁安帝的想法:无论承平多久,军中是绝不能放松的。
因而在商议好了出使的人选之后,等梁首辅等人离开后,他便跟太子说道,“皇儿,你也看到了,一国之强,依靠的依旧是军中。你日后切莫疏忽了军中。”
“是,父皇,儿臣谨记。”
而南疆这边的南陈国,陈方衡哪怕是不想退,可也清楚,仅仅是他这么点兵力,根本不够送的,只能满怀不甘地下令大军连夜开拔,撤回京都。
随着天色渐明,北疆一役也瞬间传遍了全天下,周边各国更是纷纷动用了留在宁国京都的间人打听有关镇宁郡主的所有事儿!
而在宁国京都中,裴月曦也在宫里听说了这件事——毕竟是初一了,内外命妇都要进宫朝拜,她作为第一个进了二皇子府的侧妃,也是皇家头一位进门的皇子嫔妃,自然是被皇后留了下来说说话。
大皇子推迟了大婚的日子,要过了元宵之后才大婚。
听着周围的人都在说镇宁郡主在北疆如何智计百出,让北蛮大军溃败而逃,她心底就很不是滋味。
她不由阴暗地想着,就镇宁郡主那样的人,经历了这样一番战事,回京之后容貌定然会有所折损,到时候她们还会如此赞赏对方吗?
可很快,以大皇子,鸿胪寺正卿为首的使团立即出发前往北疆的消息一出,众人立马就知道,这一次,他们宁国又在各国之间奠定了上邦大国的地位了。
陆城带着的大军也很快收到了京中的传令:辎重慢行,大军先行,快马加鞭赶往北疆!
陆城等人立即整装出发,冒着还有纷纷大雪的天气朝着北疆而去!
大皇子的大婚也只能一推再推了,不过作为大皇子妃娘家的临安伯府却很是高兴,作为未来大皇子妃的乔氏也都很是高兴——大皇子能以正使的身份前往北疆,只要这次顺利归来,那往后,大皇子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是跑不掉的了。
他们自然是不会拖后腿,很是恭敬地就接受了推迟大婚的安排。
礼部等部门却在年节下忙的飞起!
无他,宁安帝打算将镇威国公府的爵位给镇宁郡主,他们自然要找到能够说服天下众人的理由。
这些,朝中众人都没什么意见——镇宁郡主力挽狂澜,将北疆守住了不说,还将北蛮大军大败而逃,这就是她的本事儿,这么有本事儿的人,他们又不是真的傻,哪里会真的在这个时候作妖搞事儿呢?
更何况,还有梁首辅一派一力支持,朝中众人即使心里有些犯嘀咕,但也没有谁敢说出口。
不然人家一句怼过来:有本事你上啊!
他们怎么说?
难道还真的顶着这漫天大雪的天气跑去北疆试试?
别说他们能不能打败北蛮大军,只说他们的身体,那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活着去到北疆——文臣体弱,真不是开玩笑的。
而当初镇宁郡主是如何前往的北疆,他们也都清楚,一路换马不换人地跑,他们能抗住?
十之//八//九都是扛不住的。
周凌风在翰林院也听说了这些事儿,同时他们也被安排了各种事务,同样也很忙。
可在忙碌当中,周凌风却满心激动,第一次想尽办法找人脉,希望能够进入这次前往北疆的使团当中。
翰林院掌院很是惊奇,找了周凌风前来询问,“你为何要进使团?”
使团的正副使等关键的位置都已经定好了,现在再进去,无非就是跑腿或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打杂位置。
他是三年前科举的探花,进入翰林院一下就成了翰林内廷行走,算得上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了——毕竟能时不时地参与御书房内廷议政——即使只是个记录的文书吧,但也比旁人要来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