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245)
员工三:“就是说啊,将近两万亩塑料大棚里头种嘞番茄,都到六七成熟了,再晒几个太阳都能卖钱了!”
员工四:“反正我们这种平原种番茄、种彩椒和秋葵的,基本都遭完了!也就是像联合村这样的丘陵还好些,只要没遭泥石流,至少还能保住一半的南瓜!”
员工一:“人家叶支书他们想修温室得很,就是地理位置不适合,不然他们村早就靠温室发财了的。”
员工二:“反正我们尤沟扁村这一轮下来,智能温室最少都有两千亩了,除开那些走岔了道的,咱们村儿算不算嘉市最肥实的一个村?嘿嘿,你说以后我们能不能像华西村一样,成为全国排得上号的土豪村?”
员工三:“第一不敢说,再努力个四五年,前十名还是可以想一哈嘞!”
和首富土豪村比肩,想想,都想吸溜一下口水呢。
员工和村民们苦哈哈,就盼着这场洪涝灾害赶紧的去过。
过去是真过去了,到了5月,暴雨就转战到了江南、华南等多个地区,中央气象台频频拉响暴雨预警。
与此同时,气温急剧下降,河北等多地,竟然发布了霜冻预警。
啥玩意儿?五月,霜冻?!
低温霜冻天气不利冬小麦苗情转化,同时还不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以及新一年度的春播进度。
华国尚且如此,放眼全球。
漂亮国、也门、阿富汗、印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斯里兰卡、刚果、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国家。
都不同程度的遭受暴雨袭击,引发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无数。
暴雨洪水、高温热浪、热带风暴、冰雹、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新闻联播里头,播放出来的视频画面,就像是好莱坞灾难大片里的场景!
其实,这几年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网络上一直都争论不休。
不少人甚至因害怕世界末日到来,而囤积了大量的生活物资。
好莱坞甚至以此为背景,斥巨资拍摄了一部叫做《2012》的电影,这部电影花费的成本打破了影史的历史记录。
活到2016年都好好的尤语当然不信这些谣言,但是她也清楚的记得,今后的几年全世界的自然灾难将会频频发生。
第221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二百二十)
在5月20号的一场,川省农业厅发起的旱灾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尤语是这么做的总结:
“......打造智慧无土栽培智能温室,将会是我们家庭种植户,最强有力的保障!”
何书记抽空听了这场论坛的现场汇报,特意把尤语叫去了办公室:“你们集团,这是想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能温室么?”
尤语恭敬的回答:“领导,豌豆集团做出了智慧农业的三个五年计划来,第一个五年,会以嘉市为大本营!我们想用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
让我们倍感信心的是,仅江县9个镇的菜农们,上半年汇总到我们集团的待建温室面积就已经高达六千多亩了。最晚明年6月之前,江县万亩智能温室的规划应该做得到!”
一万亩?
何书记都忍不住想吞口水了,照着江县目前的几个蔬菜品种种植的话,不受轮作和季节限制后,其产值简直不容小觑啊!
还别说!
嘉市四区,六个县,五年内折腾出个十万亩温室来,也不是不可能哈!
一个市一个市的复制下去,十五年以后......
望着小姑娘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何书记只想在川省再干上两届,太想看到她描绘出来的情景了。
沉思半晌:“小尤同志啊,你们集团这个三五计划还是很恢弘的!不过,也不能光用良田种高经济值的瓜果蔬菜,还得保障有足够的耕地种粮食才行呐!”
在全国十多个省,粮油都减产的年头,天府粮仓,需要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尤语对此很是认同,同时又给了何书记一个新思路:“既然能把高科技搬到农村去,为什么就不能把农业搬进城市里来呢?
都市农业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水培系统、日光温室和垂直农场,这些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都不高。
高楼屋顶、废弃的停车场、甚至只需要一些集装箱,通过闭环水培灌溉系统、垂直作物柱、LED灯,以及在全年日光温室中种植,就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不斐的产量。
都市农业不仅能收到农产品带来的经济回报,还能与城市周边的学校合作,与校园的体验类课程相结合,开发一些可持续发展课程出来。”
“咦?这个还真可以有!”何书记高兴得直拍桌子,只要有成功孵化三五个都市农场出来,就能无限复制下去。
“生菜、樱桃萝卜、菠菜、空心菜、水芹、上海青等品类蔬菜,立体水培的生长周期也就一个月时间!
循环使用,只要管理得当,一个温室,一年最少可以收获十二批无公害蔬菜!
快大半年,慢则一年多,建温室的成本就能收回来了。
当下,我们的食品系统有一种趋势,就是农场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大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他们每天吃的蔬菜,是如何或在哪里种出来的。
在都市农业中,当消费者离他们的农场更近时,他们就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到他们的食物种植过程中。
如果宣传得当,消费者更有可能青睐标有“本地”标签的,无公害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