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248)
“为什么不行呢?把蜜薯烤熟冷却后,用锡箔纸包好,密封起来放进冷库里储存!消费者买回家,只需要带着锡箔纸在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就能吃到流油烤蜜薯啦!还能节约了大量的烤制时间呢!”
“还真行啊?”
“试验试验呗,不行就做成蜜薯干啥的零嘴,保质期更久!”
“小尤,豌豆集团要不要去巴城投资食品加工厂?我保证给到你们最优惠的招商条件!”吕致平越琢磨越觉得这事儿的可操性大,开始怂恿起尤总带着她的资金和好生意点子去巴城转一转。
转转就转转!
赚钱的事,卷王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少的。
就江县的大部分平原沃土,用来种蜜薯和玉米确实有点浪费。
如果能把这两个品类的生产基地放在巴城,还能延伸出一些食品加工产业,也算是相得益彰。
江县的特色农产品,吕致平也是挑选了很久,选了小贝贝南瓜、蜜薯和豌豆集团新出炉的水果玉米与糯玉米,合计两万亩种子,就去上了任。
一个月后,尤语不仅亲自去了巴城,还给巴城带去了一个商机。
话还要说回,省ZF和省农业厅帮忙组织的那场,都市农场技术孵化商务会谈上来。
其中,川省的生猪巨头企业,七十岁的创始人,竟然亲自前来会场。
谁能想到身价数十亿的郭大佬,知名的农民企业家,他一直有个在都市开农场的梦想呢?
虽然郭大佬的养殖场都不在CD市,但是他们集团还在成都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地段买了好几层楼。
进成都十多年了,念念不忘他以前老家的几亩自留地。
他家别墅的院子都让老太婆和重孙女种花去了,偶尔陪三岁的重孙女去农家乐采摘,他摘得比孩子还高兴。
儿子把邮件内容念给他听完后,郭大佬推了好几个会,兴致勃勃来听讲。
当他认真听完尤语的都市农场孵化方案,还看了尤语从国外找来的很多都市农场视频,当即和尤语探讨起,在他们集团顶楼建温室的可行性。
不顾现场无数大佬对尤语的各种提问,争取到了晚上请尤语吃饭的机会。
一场饭局还嫌不过瘾,第二天还去了尤沟扁村,考察了豌豆集团写字楼顶楼正在育匍匐茎苗的草莓园,还有尤沟扁村数个在用的,在建的温室。
看了科技农业的种植过程,品尝过温室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的郭大佬,更是执着于在城市里自建一个农场。
听说尤语要去巴城考察食品加工厂环境,他表示也要跟着去。
在众多饲料催肥的生猪养殖户中,郭大佬是川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用能量饲料(谷实类和糠麸类)养猪的生猪大户。
“巴城山地多,工业污染少,用当地的谷实喂养出来的猪,猪肉能不好吃么?”
“吕市长肯定特别欢迎您去考察,生猪养殖不仅能拉动当地谷物类销售,还能给当地人增加不少工作岗位呢。”
“比起你这个小姑娘在嘉市的大手笔,我们真的是白活了一把岁数哟。”
“郭总,您可太谦虚了!您公司一百五十多个生猪养殖场可都在农村呢,为当地农民解决了多少就业率呀?”
郭大佬摆手:“他们付出了劳动,公司给到工资,属于等价交换。我可没有你一掷千金的魄力!”
“您老家大业大,仰仗您生活的人多着呢。”
“比不上就是比不上!”郭大佬做人做事,还有老辈子那代的质朴所在,承认自己商人重利,也承认自己为社会贡献不够。
这不,有了这个小辈楷模,只想近距离多接触接触。
吕副市长能不乐意么?
巴城现在唯有农业基础最扎实,种植和养殖若是能发展起来,百姓们何愁日子不好过?
第224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二百二十三)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一提到巴城,交通闭塞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
2010年5月,巴城首条高速公路——广巴高速正式通车,这才终于结束了巴城不通高速路的历史。
但是,从成都到巴城的高速还没有开通呢!
吕致平在上任之前,想象过巴城的条件有多艰苦,去的路上才发现,他还是想象力不够丰富。
老司机柯庆国全程不敢眨眼走神,车开得那个小心谨慎。
才到巴城不到一个星期,现任副市长,是从江县这个果蔬种植大县调任而来的消息,就在巴城的一区三县中迅速传开了。
区、县领导班子还未行动呢,往常他们觉得再老实不过的个乡村干部们,竟然越级跑到了,以往可能三五年都不去一次的巴城。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听说有五十多位村支书要来拜访自己,吕致平半晌都没反应过来。
等他到了接待室,看着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从各个山区连夜赶来的各村村支书,可能他们已经换上了平时最拿得出手的当家衣,未语先心酸了几分。
村干部们局促不安的挤在一块儿,看见来人,赶紧站了起来。
“吕副市长好,我是通县东山乡汇林村的支书耿金淼。”
“领导好,我是南县沙溪乡长赤村的支书苗跃民。”
“......”
浓浓的地方口音,听得吕致平频频走神,这些个村干部们,连川普都不会说了?
新分配给他的秘书,赶紧上前帮忙翻译。
好不容易,等这些人介绍明白各自的来历,再问,为什么越级找来市政府办公室?
东山乡汇林村的支书耿金淼,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在大家的无声催促中最先开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