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97)

作者: 三十六楼看风景 阅读记录

“当然!互联网改变生活,年轻人工作繁忙,能通过互联网购物,即便利又节约时间......”

两个小时的采访下来,关胜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老板,很不一般。

他打算好好的和剪辑沟通下,务必要把这个独家报道做出名堂来。

这段采访还未播出,尤总经理的雄心壮志,响彻了附近的十里八村。

“做农民,五十万年收入目标不是梦!”

“科学种地,向樱花国农民学习!”

“生女当如女财神!”

“......”

远在京市的叶桂梅,天天喷嚏不断,耳根子红了又红.

完全不知道,有多少父老乡亲在羡慕着她。

最高兴的是尤爷爷和尤奶奶,自家小孙女种菜都能种上电视台,家门之荣光啊!

就连儿子、孙子不回来给他过生日,老爷子都没有失落。

尤立军所在的有机农场,这会正为春节期间上市的菜忙。

两口子觉得,还不如把省下来的路费,转给老爷子当红包实在。

可能在这个年纪的人,实惠,才是印在骨子里的为人处世风格。

还在电话里大言不惭:“爸,六十九还不算高寿,等你七十九儿子给你办个大的!”

“......”

江县,自古就有“六十以下不过寿”和“男过九,女过十”的风俗。

今年是老爷子六十九岁大寿,要当成七十岁那般隆重来过。

当家孙女,今年她要请尤沟扁村十个生产队,所有上了六十九岁的老年人和她家爷爷一起过大寿。

老人们不但能吃到免礼金的寿席,还能拿到尤语送出的百元红包。

食材更是不吝购买:养了一年多,三百来斤的粮食猪都买了两头来杀!跑山的鸡、五年以上的老鸭、水库里的大头鱼......

2007年,1月6日,星期六,阴历冬月十八。

这天,尤爷爷一早就穿上了,加厚的绣有龙纹和寿字的枣红色唐装棉衣。

吃完早饭后,端坐在寿堂(客厅)中间。

寿堂里点了寿烛,张灯结彩。

堂中央挂“寿”字、寿轴、寿星(掌管寿命的神)和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是“福寿双全”。

自家儿女、孙辈们不用说,磕头拜寿是第一拨。

村里尤姓的后辈们,家家都愿意来凑热闹,吃叔公的寿席,沾沾福气。

只要愿意来给老爷子磕头贺寿的,小红包能领二十块。

十岁以下的小娃娃们,还能领到奶糖和巧克力两包。

从早上八点半,到上午十点半,老爷子的屁股都没离开过椅子。

估计他都不记得,啥时候尤家有这么多族亲后辈们了。

反正他只需要笑眯眯,接受祝福,再递出去红包就行。

败家龟孙女说了,下次给他过大寿得是七十九岁,能享受一回是一回。

从早上六点开始,三苏酒楼的老大厨,就指挥着徒弟们在院子里搭灶生火。

他们是在为中午的四十六桌席做准备。

老大厨的好厨艺在尤沟扁村很受追捧,今年村里只要办席的,都专程打电话请的他。

做得多了,口碑打出去后,索性就和小徒弟们,搭了个专门做乡村席面的班子。

桌椅板凳和餐具,都能给配齐。

既能包工包菜,凭席面预算做席;也能主家买菜,只挣手艺钱。

丰俭由人!

一年下来,收益,很是不错!

十一点开始,响了约十分钟的鞭炮后,从成都请来的专业贺寿团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考虑到老年人居多,尤语特意挑选了一出,川剧折子戏《蠢儿拜寿》开场。

丑角蠢儿子上台后,一系列滑稽幽默的表演,川言川语接地气又活泼,逗得下面的观众哈哈大笑个不停。

川剧里的经典变脸曲目,也是必须要安排的......

尤爷爷端坐舞台下,视野最好的位置上。

周围一群上了年纪的老爷子,众星拱月般陪着他看戏、说话。

这个说:“老弟,你的福气是咱们里头的这个!”

那个道:“他幺叔,今天的场面是咱村几十年来头一份儿!”

尤爷爷心里比蜜甜,嘴上客气:“哎,都有福气,都有福气!再种几年菜,咱们轮着吃寿席!”

“种,只要是你家的种子和苗,我们二话不说就能买来种。老伙计,咱们说说过完年,你们家都有那些菜苗?要育多少亩......”

带了儿子儿媳交待的任务来的,不是六、七、八生产队的老爷子们,趁机就和尤爷爷搭上了话。

老爷子眯着眼睛看戏,抽空回答:“老哥哥,莫要慌,虽然我家春菜的秧苗都被预定了,秋菜还有一季的......”

第87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八十六)

“好!演得好!”

“哎哟喂,看现场变脸咯,都换好多张脸了?”

“喷火了,要喷火了!”

“哇......”

“好凶(厉害)哦!”

县城里头正月十五,都没有这么好看的表演,只恨女财神家的院子太小,人挤人!

院子是真不够大,吃席的时候。

还得在尤语家老院子里摆桌,甚至都摆了几桌到最近的邻居家。

十六道菜的席面,尤语出手,就从来没让村里人失望过。

寿宴最后,一个五人才能抬动的大寿桃蛋糕被推了出来,几百人齐齐为老爷子唱了生日快乐歌。

吃不下的寿桃蛋糕,可以打包回家。

每人走的时候,还能领到一套定制的寿碗。

据说,以前在参加老人寿辰时,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或大抢出手,主家并不责怪,反认为“有福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