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董君,快到我碗里来!(154)+番外

作者: 鱼妙清 阅读记录

“怎么都是些金子还有银元啊?”范存仁看着有些失望。

话说,换算起来,这些东西价值已经不低了。应该是汪兆民瞒着老婆留下来的私房钱,偷偷藏在这里给了施旦。

顾怀安闻言白了他一眼,“有这些久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要看到什么?”

范存仁挠了挠头,“我、我这不是想着那个时候唐伯虎的《金山胜迹图》嘛!落在姓汪的夫妇俩手上,后来被桑国军队抢夺,又不知怎么的就说真迹不知所踪了……我还以为会藏在这里呢!”

顾怀安拍拍他的脑袋,“你也不想想,金山胜迹吐当时是在汪兆民老婆陈碧的手里,就算没有失踪,也不可能杯汪兆民从老婆那里拿来送给施旦这个小老婆啊!”

范存仁其实心里也知道不太可能,嘿嘿一笑,“我这不是抱有一点美好的小期待嘛!”

“噫?”

路小乔突然发出声音。

顾怀安和范存仁看过去,只见路小乔面色古怪,从洞口里缓缓拿出了一个用布包起来的长方形的物件。

这也是墙体里藏着的最后一件东西了。

路小乔把布打开,露出来的是一块砚台,看着是一块端砚,上面有色泽是白中带青的鱼脑碎冻,通过雕刻形成了一头卧在地上悠闲自在的青牛。

“这、这、这……”看到这块砚台,范存仁瞬间的舌头都打结了。

顾怀安接过路小乔递过来的砚台,深吸了一口气,在和脑海中的资料一一做了比对。

形似青牛。

鱼脑碎石冻。

砚侧用隶书刻有十六字铭文“白鹤啄松,青牛眠草;瓜迭垂实,猕猴捧桃”。

摸了摸,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就好像婴儿的肌肤一样。

没错!

传闻中的一石三砚,失踪至今的青牛砚,出现了!

这一石三砚的故事,说起来还和历史名人张之洞有关。

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主持在广东的肇庆开发砚台。

在肇庆斧柯山以及北岭一带的砚坑,最好的端石就产自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产的砚石最为名贵。

最好的端砚,细腻娇嫩、致密坚实,发墨效果好,磨出的墨细腻油润,不易干涸。好的砚石,如果在上面呵气,会直接在砚台上凝结出水珠。

在张之洞的主持下,他们挖到了一块极品端石,分成了三块上好的砚石。

特意请制砚世家郭家的大师依据这三块端石的特点,专门打造了三方砚台。每一方都有一只酷似动物的花纹形象,一方似猴,为猴王砚;一方为鹤;还有一方像卧牛。

眼下路小乔手里的这一块,怎么看都像是传闻中消失不见的青牛砚!

范存仁吸了一口气,“这汪兆民夫妻俩可以啊,青牛砚居然也在他们手上,他们手里有多少好东西啊!”

说起来,这一石三砚中为首的千金猴王砚,也和汪兆民夫妻俩有过关系。

千金猴王砚边刻有“光绪壬辰禺山何氏闲叟珍藏”,原为何氏及后代珍藏。

路小乔手上这块青牛砚台,旁边有同样的刻字。现在看来,或许当初三块砚台都在何氏手上。

当初在抗日战争中,何氏后代将玉卖给一位古董商,后又辗转到了汪兆民的妻子陈璧得手里,再后来陈碧被抓,猴王砚后再度流落民间。

这夫妻俩也挺有意思的。

各自得了一石三砚中的一块,妻子手上的最后流落出去也就不说了。丈夫手里这块最后居然也是留给自己小老婆的。

失落已久的青牛砚,就这样一直藏在这栋小洋房的墙壁之中,没有人发现过。

***

顾怀安把青牛砚放回路小乔手里,“砚台你拿回去藏好了,不准备捐出去就不要拿出来。我和你二师兄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这些小黄鱼还有袁大头,如果你相信我这个大师兄的话,我会帮你处理掉。”

顾怀安会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一石三砚算是一个组合,其中两块已经被迎回了粤州博物馆。如果知道路小乔手上有了青牛砚,可以预见除非路小乔愿意把砚台给他们收购,否则他们绝对不会放弃的。

“可、可是……”路小乔有些犹豫,“这是我们仨一起发现的……”

听大师兄的意思,是把东西全算作是她的了?

一旁的范存仁赶紧道,“小师妹别犹豫啊!东西本来就是你的,信也是你发现的。我们跟着寻了一次宝已经觉得够了!再说了,你觉得你的师兄们缺这点钱吗?”

“要是你觉得不好意思,那这堆袁大头你随便拿一个给我,就当是纪念品了。”

顾怀安点点头,“我也一样。”

路小乔想了想,干脆就把地上的袁大头直接分成了三份。

“这里我随便分了分,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稀少版本的袁大头,咱们现在一人选一份。要是你们不选,那我也不要了!”

至于那二十根小黄鱼,其实在这里面价值反而可能是最低的。

意识到路小乔不是说笑的之后,顾怀安和范存仁才各自选了一份。

选好之后,路小乔和范存仁又把袁大头塞回顾怀安处理,“一切就拜托大师兄啦!”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果然还是给大师兄处理最方便了。

……

隔了一段时间之后,陈教授在过来还妆匣的时候,果然又再问起了范云庭,有关于妆匣里的秘密。

陈教授想的是,都过了这么久了,如果真有什么东西,也已经被路小乔他们取出来了。他现在问起,只不过是想对这一段历史是一个真实的还原和记录。

上一篇:公主重生后 下一篇:官家小妾种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