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420)+番外
************
等到赏封之事带来的冲击彻底平息,已经是腊月时分了。
月初之时,帝后二人坐在窗前赏星空,亲眼见到一颗彗星飞过夜空。这在后世是吉兆,人们往往会对着流星许愿;可在此时此世却是噩兆,且因彗星的位置不同,钦天监极有可能算出大凶之兆来。
瞥见皇帝陛下凝重的神色,皇后娘娘问:“这颗彗星的位置有异?”
“许是星变之兆。”朱祐樘摇了摇首,“恐怕又该下罪己诏了。”他对罪己诏并无忌讳,该下的时候便下,从来不推卸责任。不过,登基三年有余,下罪己诏的次数确实是有些多了。是他的错觉么?总觉得每年都会遇上天灾,每年都有年景不好的地区,每年都须得赈灾。难不成这都是他的过错,是上天对他的示警?
张清皎瞧出了他正在想些什么,温声道:“万岁爷已经足够勤政爱民了。我倒是觉得,国朝的疆域如此广袤,总是免不了灾异出现,未必与万岁爷执政有关,也未必是天意。毕竟上天有好生之德,自是不可能为了警示一位君王,便频频将灾祸降临在无辜的百姓们身上。一次两次尚可说是示警,三次五次便未必是如此了。在我看来,天降异象更像是示警,毕竟人人都会觉得惊惧,灾祸却不然,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
“卿卿所言,确实有道理。”朱祐樘点头道,想起了当年的泰山地震,“是我想得岔了。”
“只要能够及时应对灾异,保证平民百姓无论遇到何种灾异都能安然度过,便是尽人事的极限了。亲眼得见百姓安居乐业,上天想必对万岁爷也只会越来越满意。至于罪己诏——便当作是稳定人心的必要之举就是,很不必过于在意。”张清皎又道。
“初时尚且会在意,且真的心怀愧疚。可若是写得多了,便难免会生出别的念头来。”朱祐樘摇首笑道,“有时候,我甚至能理解为何父皇对罪己诏如此不喜,怎么也不愿意揽这份责任。因为写得多了,时不时地便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下了大错,是不是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
张清皎暗想道:先帝是真犯下了大错,所以才不愿意承认罢。毕竟,他笃信神道,一直向往着得道成仙,自是不会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老天是看不过眼的。否则,那不是断绝了他成仙的希望么?
翌日,钦天监果然算出,昨夜的彗星是大凶之兆。于是,朱祐樘立即下了罪己诏。刘吉等内阁三人也纷纷将星变的缘由揽在自己身上,上折子求避位;六部尚书同样须得上折子求避位,表示这是他们的过错。朱祐樘皆没有准许,倒是夸赞了他们一番,迅速地安定了这群重臣的心——
这意味着,这回星变,不会有任何人需要为此承担责任。而在往年,这样的时刻,往往是互相倾轧、排除异己的绝佳机会。朝廷上下的风气竟然不知不觉间便发生了变化,着实令不少敏感的聪明人感慨不已。
当然,也有人暗想:为何这次陛下仍然没有趁机将刘吉换下来呢?难不成刘首辅的位置便坐得这么稳?陛下对他就如此信任?连星变都无法将他推下首辅之位?那每日每日的弹劾奏折岂不是更没有作用了?毕竟他的外号便是“刘棉花”,不怕弹啊!
作者有话要说:照照:星变就是预兆——我快要来啦!
——————————————————————
是的,照照下一章蒸上了,我保证╮(╯▽╰)╭
箴言·慎言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6-02 22:39:43,谢谢亲的地雷~
第235章 再守除夕
因星变的缘故, 皇家的除夕夜宴并未大办。依旧是众人齐聚在仁寿宫, 变着法子讨得周太皇太后欢心。周太皇太后倒也并不吝啬笑意, 满脸慈爱地望着满堂子孙,目光落在帝后身上时,却不由得微微一凝。
“母后。”重庆大长公主瞧出了她的情绪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温声劝道, “这般喜庆的日子,母后何苦想那些不愉快之事呢?而且, 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不由得他们过自己的日子?当年先帝年近三十无子, 后来不也有了这么多儿女么?由此可见, 儿女的缘分甚为奇妙, 指不定甚么时候便来了呢。”
听了她的话,周太皇太后轻嗔道:“浑说甚么呢?当年你弟弟年近三十膝下无子,连女儿都会被万氏那毒妇害死, 那几年我心里究竟有多煎熬,你还不知道么?那可真是日日夜夜都替他担心啊,几年熬过去后,头发都愁白了。正因为那几年太难熬了,我才不想再度经历那样的日子了啊。”
“母后着急,皇帝和皇后心里只会更急;母后煎熬, 他们俩也只会比母后更煎熬。若是因此而愁坏了身子骨,反倒是得不偿失了。”重庆大长公主徐徐道,“这大半年来, 他们不是按着母后所言,时常去拜佛求子么?母后且安心罢,指不定甚么时候,佛祖便显灵了呢?”
周太皇太后沉默片刻,叹道:“被你一说,我倒是像个不容人的恶婆婆了。”她原本还想着,去年刚进的新宫人都已经/调/教/好了,其中还有长得与皇后颇像的女子,送到乾清宫去说不定便能受到宠幸。可经女儿劝解后,她难得有些犹疑起来。
宫人是必须送的,但眼下送过去合适么?皇帝与皇后拜佛求子正是关键之时,即使将这些宫人送过去,想必也不会令皇帝多看一眼。如果她们也与从前那些宫人一样,都被送去清宁宫里养着,送不送并无区别。倒不如等到……更合适的时候,让这些宫人乘虚而入,更有可能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