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613)+番外
眼下他满脑子只有每日去锦衣卫点卯,好好地跟着王链干活,日后得了机会,指不定比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俩还能早些为姐姐姐夫分忧——却不曾想,他年纪比张鹤龄大些,如今张鹤龄已经成婚,他也得了从七品的职缺,家中的长辈自然不会忘了给他相看婚事。只要年纪最大的沈峘定了亲,接下来怎么也该轮到他了。
因着皇帝陛下这回的封赏并不惊人,群臣中倒也并没有甚么反对之声。就连火眼金睛的言官们也并没有挑出张家的错处,便是对王家封侯也无法说出甚么反对的话,毕竟王太后晋封太后都已经六年了,王家也是时候该抬一抬了。说到底,外戚之中,唯有周家的封赏最为厚重,若想说王家与张家的不是,首先便必须攻击周家。可周家的封赏几乎都是先帝给的,他们还能有甚么话说呢?
就在皇帝陛下因为封赏合意而心情颇佳的时候,一队又一队前后回到京城的锦衣卫带来的消息,却让他几乎是即刻间便陷入了阴霾当中——
去岁,他曾命牟斌派出锦衣卫,仔细调查各藩宗室的情况。先前陆续传回的,仅仅是冒领冒认等罪责,按已经定下的规矩来办即可;便是后来,也不过是查出些夺民人田地、私造府邸、私出城、争田、收留自宫阉人之流的轻罪。他一面仔细度量着处置,一面命礼部与宗人府完善典章礼仪与规矩。该罚俸禄的罚俸禄,该申饬的申饬,好不容易才将所有宗室的玉牒都捋了一遍。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抢人、伤人的案子,他都命刑部与宗人府依照《大明律》与《大诰》,酌情减一二等处置。该降爵的自然须得降爵,该有皮肉之苦的也不可全然减免,由本藩长辈负责责罚。
一番处置后,各地宗藩的行为举止都收敛了不少。后续锦衣卫再四处查探,也并未查出甚么严重的不法之事。朱祐樘对此颇感欣慰,正寻思着借着这回生辰,厚赏那些表现极佳的宗藩,却没想到,几队久久未归的锦衣卫,竟带回了几个足以令他无比震怒的大案。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查宗室犯罪
但是写来写去,居然都写完这章了还没有写到犯罪的问题,囧
——————————————————————————————
提前给大家预告下,明朝宗室犯罪挺猖狂的otz
弘治年间的几桩案子,看着都觉得……历史上的陛下,对宗室太好了一点儿。当然,也不只陛下对宗室好,可这些案子的处理方式,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简直就是不公平极了……唉……
ps.这些案子不是同一年发生的,但是因为都是这两年的,我下一章集中在一块儿说啦,不然分散着不利于处理
第349章 罪责累累
眼见着时辰临近晚膳, 朱祐樘却迟迟未归, 张清皎搂着朱厚照, 推开窗户,朝前头的乾清宫看去。乾清宫的灯火已然渐次亮了起来,整座宫殿被映照得宛若琉璃所制一般。绚丽的灯光交织,莹莹生光, 辉煌灿烂,犹如天上宫阙。
朱厚照看得呆了, 依稀想起了上元节时冰灯堆出来的壮丽鳌山。不过, 于他而言, 鳌山的记忆已然太过遥远, 眼前的宫殿才是最为真实的。他睁大眼睛, 指着前方那座雄伟而又庄严的宫殿:“灯,好看!”小家伙言语匮乏,无法形容自己此时所感受到的震撼。他从来不曾想过, 白天已经去过无数次的宫殿,原来在夜晚的时候竟然这样美丽,简直就像是两座不同的殿堂似的。
“乖,确实很好看。”张清皎笑道,“你爹爹难得这么晚还未回来,你想不想去接他?”平日里, 即使是政务再如何繁忙,朱祐樘也绝不会轻易错过一家四口同用午膳与晚膳的时刻。若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坤宁宫,他亦会派何鼎先行回来禀报。可今日他不仅没有回来的意思, 也始终不曾派人回来告知,着实令她有些意外。
“想!”朱厚照响亮地应道,转身便灵活地爬下长榻。见自家娘迟迟没有动静,他还伸出小肥爪子催道:“娘,一起去!”
张清皎弯起唇角:“娘在这儿等着你们,你去罢。”若乾清宫里只有朱祐樘在,她自是会带着大胖儿子前去瞧瞧。不过,今日他已经忙碌至此,里头或许还会有几位重臣在,她便不适合去凑热闹了,免得招来众臣的警惕。
“娘!去!”朱厚照撅起小嘴,坚持道。
张清皎实在无法,只得起身,牵着他的小手来到坤宁宫前:“娘陪你走到这儿,剩下的路,你自个儿带着人去,好不好?”她正劝着小家伙呢,便见乾清宫方向匆匆行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萧敬,其后便是何鼎。
难得见司礼监的大伴伴与何鼎一同行色匆匆地来到坤宁宫,她微微一怔:“万岁爷今儿政务如此繁忙,竟还差了萧伴伴与何鼎一起过来?”司礼监的大伴伴们几乎都算得上是内部参谋,尤其怀恩、覃吉与萧敬深得朱祐樘的信赖。虽说他们并不会轻易对这些政务发表甚么意见,但往往在朱祐樘需要的时候,他们给出的建议绝不会逊色于重臣甚至是内阁。
这时,萧敬、何鼎二人已经来到近前,躬身行礼道:“奴婢见过娘娘。”
“萧伴伴怎么得空过来了?”张清皎揉了揉朱厚照的小脑袋,“我正想让大哥儿去接万岁爷回来呢。难不成今儿实在是太忙,一时间回不来了?那也得先用晚膳,便让尚食与司膳去乾清宫给万岁爷摆膳罢。”
何鼎顿时露出一脸苦笑,萧敬亦是无奈接道:“娘娘,万岁爷……方才接到锦衣卫的几封奏报,正雷霆震怒呢,恐怕眼下是顾不上用晚膳了。奴婢等人怎么劝也劝不住……所以想请娘娘移驾乾清宫,劝万岁爷息怒,不然恐伤着龙体。”皇帝陛下的身子骨自幼便有些弱,因此他们最担心的不是他发怒,而是他伤身。更何况,皇帝陛下几乎从未如此震怒过,若是怒极攻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无不觉得忧心忡忡,实在是劝不住了,才想着必须求助于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