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817)+番外
小姑娘如此冷静,张清皎反倒有些心疼,轻轻揉了揉她的乌发:“只要你喜欢,我们怎么都得给你选出来。不过,你当真想清楚了?就喜欢擅长骑马射箭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性情直率,有时候难免显得不那么体贴人。”
“我的性情也直率啊,大家都直率,不是挺好的么?在外头与人打交道也就罢了,若是与自家人说话还得百折千回,那我岂不是更心累?”仙游长公主道,目光炯炯,“嫂嫂放心,就算刚开始不够体贴,日后相处久了定然也会变得体贴的。就像嫂嫂说的,每一对夫妇都须得磨合一段时日。天下间哪有多少刚成婚就能举案齐眉的夫妇呢?”
张清皎心中感慨,当年还是奶声奶气的小团子,如今真长成大姑娘了。不仅想得清楚,也很客观理智,但更重要的是,这孩子从未失去过对美满婚姻的向往。能平衡理性与感性实在是太难得了,她相信仙游长公主往后定能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与仙游长公主谈论过后,张清皎便向朱祐樘转达了妹妹的意思。朱祐樘沉默片刻,眉头微微一挑:“卿卿为何要为给仙游妹妹选驸马发愁?眼下不是有现成的好人选么?擅长骑射,为人爽直,本性良善,家里也和睦……”
听他一口气说了好些优点,张清皎这才反应过来他说的究竟是谁,皱眉道:“不成。”
“为何不成?双方都知根知底的,他们俩还是青梅竹马。这样的婚事,不是最妥当的么?”朱祐樘劝道,“你若是因着延哥儿尚未开窍而反对,我能够理解。咱们再等一等,待他想清楚了细细问问他。可你若是因着觉得没有皇后母家尚主的先例而拒绝,我觉得没有必要。国舅是外戚,驸马也是外戚,两个身份合二为一,有何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延哥儿和仙游长公主确实有缘分
——————————————————————————
真的双开了,大家不支持一下嘛?qaq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第469章 缘分初露
张清皎心里很清楚, 外戚看似荣华富贵一团锦簇, 实则地位相当尴尬。尤其是皇后母家, 若是不能维持本心,家中子弟不够上进,所谓的荣华富贵顶多也只能延续三代。因此,她比任何人都不希望张家因着得到的一切太过轻易而改变初心。
寿宁侯是父亲应得的爵位, 代表着朱祐樘与她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她不会推拒。可给张鹤龄与张延龄的职缺与赏赐, 她素来格外严格。她相信两个弟弟的秉性, 可她难以相信张家下一代以及世世代代子孙不会在繁华盛景中迷失自我。树立家风本便该从第一代开始, 唯有张鹤龄兄弟俩身体力行地践行, 清正的家风才有可能一代一代传继下去。
所以, 她比谁都希望两个弟弟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在官场上立稳,而不是万事只靠着他们的身份。张鹤龄做得很好,三年的冷板凳没有白坐, 总算是靠着能力与认真获得了上峰的认可。可张延龄呢?他的愿望是进锦衣卫,甚至也曾意气风发地说过想去边境。国舅的身份已经足够敏感,若再加一重驸马的身份,一举一动都会被人解读出无数意思来,他还能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么?
再者,驸马虽通常只在朝中任虚职, 但也极有可能接触到宗室事务。既是国舅又是驸马,还与宗室走得近,日后宗室如果都回迁入京, 以张延龄平日不拘小节的性情,指不定会卷进甚么事情里头去。就算他不曾卷进去,他的儿女若是卷进去了,那也是轻易无法脱身的。
仙游长公主确实是好孩子,她很喜欢她。可是她怎么想都觉得,这门婚事不合适。若是这孩子嫁一个家世寻常的驸马,日子定然过得更自在,根本不必顾虑张家的行事之风,更不必像他们一样过得谨慎小心。
对于此事,朱祐樘的想法截然不同。他坚持认为,这是难得的缘分,根本不必思前想后地顾忌那么多。张延龄身份敏感又如何?难道身份敏感就不能尚主了?高祖与太宗时期那些公主嫁的驸马几乎个个都是手握实权的世家勋贵,如今除了没落之外,不照样过得好好的?更何况张家不过是皇后母家,并无实权,只有个空头爵位在身,继承爵位的也并不是张延龄。
“鹤哥儿是嫡长子,日后能够继承岳父的爵位,延哥儿是嫡次子,一切反倒需要他自己挣来,对他而言是否有些太过不公?卿卿,驸马也不过是名头响亮些,让他不至于因为没有爵位在身遭人欺负罢了。我保证,这个名头绝不会影响他日后升迁。”
“万岁爷保证又有何用?”张清皎拧紧眉道,“朝廷众臣的偏见岂是一朝一夕能转变的?再者,他们对外戚掌武职实权本便警惕得很。延哥儿若是心怀志向,国舅加驸马两重身份,他未来的路还能怎么走?”
“该怎么走便怎么走,嫡亲的舅父兼姑父,大哥儿不信任他还能信任谁?”朱祐樘道。
“万岁爷说得倒是轻巧,这种前例可不能擅开。咱们信任延哥儿没错,但日后哪一代要是出了一位挟天子令诸侯的外戚,再后悔可就迟了。”张清皎依然摇着首。
“咱们只管将规矩定好,无论选拔文臣还是武将都不问出身,只问是否德才兼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须得好生制衡与监察他们,这种极端的情况自然能够避免。若是未来哪一代不争气,自己将这些规矩废了,惹出乱子来,那也是天命已尽,怨不得你我。”朱祐樘平静地道,“不仅选拔官员如此,宗室事务亦是如此。卿卿,万事都不可能有完全的解决之法。若总想着以后可能出现的差错,又如何能踏出改变的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