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825)+番外
刘健拧紧眉,接道:“陛下的性情,较之刚登基时已是强硬果决了许多。”他也曾是朱祐樘的先生,回想起当初的太子殿下与如今的皇帝陛下,性情可谓是变了不少。有时候连他都分辨不清,这种变化究竟是好还是坏。
李东阳淡淡地道:“这未必不是件好事。若是陛下不够强硬果决,又如何能做出这么多令我们都为之惊叹的决策?这么些年,朝廷上下是不是越来越好,咱们不都已经有目共睹么?无论如何,咱们都须得谨记,内阁是为了辅佐明君而存在,是为了帮陛下分忧解难而存在。”
他所言令刘健禁不住沉思起来,谢迁微微一笑:“一切都该顺势而为。若是势头已经有了,咱们也不必太过固执,非得逆势而为。当然,若是陛下之策有漏洞,咱们也该好好判断究竟是该描补漏洞,还是另提出其他解决之策。”
王恕轻轻哼了一声,没有再多言。
************
朱祐杬投献王庄之举,不仅引发了朝中众臣的争论,更是令各地藩王都为之震惊。无论与他熟不熟悉,几乎所有藩王宗室都在得知消息后赶紧给他写信,询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大家都不是蠢物,就怕有人跳出来给他们挖坑,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只能一个接着一个地含泪往坑里跳。
朱祐杬对这些询问的信件皆是一视同仁,认真地给他们列出了投献王庄的若干条理由与好处,每一条都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兴王府能够拿到实打实的好处,往后每年至少能多出数千两银。
他们夫妇俩确实不会经营,也不知道如何管教田庄里的管事。底下人怎么糟蹋田庄,怎么欺上瞒下,怎么从中克扣贪污,他们都不知道其中的门道。直到王妃进京与皇嫂提起来,才知道同样大小的田庄,皇庄的出息足足比他们高了三四成。既然皇庄的管事如此擅长经营田庄,那为何不能将王庄交给他们经营?增加三四成的出息,谁不想要?手头上怎么也能宽裕许多啊!
其次一条,就是他与王妃都不愿为这些事多费心思。经济庶务这种事,要是有人替你操心,你做甚么还累死累活地想着?将难处告诉皇兄与皇嫂,这两位还能亏待了他们不成?有那些操心的精力与时间,不如每天琴棋书画、观景游玩或者好好教养儿女呢。这种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舒适,谁不喜欢?
再次一条,他不希望受底下人的瞒骗,平白生出许多变数。王府中的人好约束,毕竟每日都能见到,也能及时查出他们是否有不法的举动。可田庄离得远,若是那些人做出了欺压民众的不义之举,他没能及时地查出来,岂不是于自己的清誉有损?这样的烫手山芋,还是赶紧献出去更合适些。
最后一条,他曾去京城附近的皇庄看过,里头的佃户都安居乐业,过得很好。平心而论,他也希望自家田庄的佃户都能过上舒心日子,甚至封地里所有的百姓都能过得好些。皇庄在湖北的扩张并不算顺利,他主动投献王庄,或许能帮上皇兄的忙,让皇庄扩张得更加顺畅。
他还不忘补充说明自己的小心思,皇庄已经遍布全国,兴王府的那点儿田地,皇兄皇嫂根本看不上。田地都是我的,管事不需我费心,我还能拿更多的出息,这样的好事我为甚么要犹豫?过日子就该简单些,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太过生分?就算我给皇兄皇嫂添了些小麻烦,两位也只会更疼爱我……
诸位藩王宗室看着他的信,不知是该嫉妒他,还是该嘲笑他想得太过简单。可信上明明白白列出的皇庄出息,可是真金白银的利益,怎么都不可能作假啊。利益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谁不希望自家田庄的出息多些,能使的银子多些?
于是,藩王宗室们纷纷派人去打听附近皇庄的出息。还有神通广大些的,在御马监的默许下,直接从皇产清吏司那里拿到了该地区皇庄的出息以及缴纳的田赋等具体文书。看着上面的亩产量,盘算着每顷地能多出多少粮食,每个田庄能多赚多少银钱,只要稍通经济庶务的人都不由得眼热起来。
既然兴王都已经这么做了……不如他们也……
就在绝大多数人都仍然在犹豫的时候,因为藩支人口太多所得的产业无法支撑家中用度的一些贫穷宗室几乎是果断地跟着递上了折子。他们的爵位都已经很低了,而且以后子孙还会降等,不可能指望着许多时候无法按时发放的禄米过日子。既然家里好歹还有两三个小田庄,为甚么不能请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派管事来帮忙呢?那可是能增加三四成出息啊!就算每年都只能多得数百两银,他们的日子怎么说也能宽裕一些!
对于这些族人的恳请,仁慈的皇帝陛下自是答应了。因着他们的田庄太小,不方便管理,皇后娘娘便让当地的皇庄管事帮他们置换成了大田庄,按原有的鱼鳞图册亩数给他们更换了地契。拿着地契,看着皇庄管事将田庄里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些贫穷宗室都禁不住有些热泪盈眶了。幸而有兴王给他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日子才终于有了盼头。
朱祐樘和朱祐杬兄弟自然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他们也没有冀望于今年便有藩王跟着行事,毕竟他们不愁没有银两用,自然会更加谨慎。可年复一年,只要他们能看到实打实的利益,不愁大部分人不跟着尝试。
这时候,朱祐杬终于拿出了来自岐王朱祐棆、雍王朱祐枟以及邵太妃的信。他在书房中端坐许久,直到夕阳西下灯火燃起,才不紧不慢地拆开了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