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马六拿了帖子出来,他接过来一看时,却是个极其精美考究的帖儿,一看就是出自世家大族子弟的手笔。
展开看时,字儿写的也漂亮,倒是“弟,冯氏紫英拜上。”
哦?
原来是他。
薛攀一见这个人的名字,立刻就想起来,冯紫英可不也是在京城里。
这位冯公子乃是神武将军冯唐的公子,也是京城之中有名的纨绔。原著里头,薛蟠一到了京城,就立刻跟这位冯公子成了好朋友——狐朋狗友,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冯紫英他好像跟贾珍他们也挺要好的。跟原著里头的薛蟠更是好的不行,经常一起饮酒作乐、聚会玩耍。薛蟠过生日,他就是有事儿、身上带伤都要来的。
可见,他们的交情有多好了。
不过那都是三年之后的事儿。
现在因着薛攀的关系,整个剧情的时间线都变了,薛攀比原著里早了三年来到了京城,更是走上了一条跟原著里的呆霸王完全不同的路线。所以冯紫英自然不认识他了。
万万没想到,他们这原本已经根本没有啥交集可能的两个人,居然还能通过柳湘莲认识。
也就不得不承认,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有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操纵着所谓的命运了。
薛攀看了那帖子片刻,在马六已经有些疑惑并且惶恐起来,生怕薛攀怪他多事儿的时候,叹了口气道:“既然这么着,我便就去看看罢。人家都这么正儿八经地下了帖子请我了,不去也不合适。”
马六这才松了口气,笑道:“大爷您刚刚那不说话的样子,还真的挺让人心头发紧的——小的还以为您要怪小的多事儿了。”
薛攀也笑着骂道:“我怎么不怪你呢。偏你伶俐,非得去那儿逛一圈儿,别打量我不知道你去干什么去了的。”
马六嘿嘿一笑,并不争辩,薛攀也懒得跟他多说,教他仔细着铺子上的事务,等他伴驾西巡回来要通查全年的账务等事儿都说了,马六这才答应着去了。
薛攀便也就叫人准备车马,自己更衣梳洗了一番,就带着冯紫英的帖子出门去赴宴了。
说是赴宴,其实更像是好奇地探索——毕竟,这位冯公子在原著里头也是出场好几回的人物。听说还是张友士的学生,反正就是,哪儿哪儿都有他。就是最后没有说什么结局,非常典型的神秘大坑型人物。
原本没有啥机会认识也就算了。
现在既然有这么个机会摆在他的面前,那肯定不能放过了。
再说了,人家都上了帖子请了。就算今儿不去,那改天也得去——择日不如撞日,还不如今儿去了算了。
薛攀这么一想,就立刻行动起来。反正今儿接待了半天三阿哥和十三阿哥,也把他弄得没有啥心情做别的事儿了。不如出去吃个饭,既能跟很久没见的柳湘莲叙叙旧,又可以认识几个新朋友,这是件多好的事儿啊。
再说了,这雪满楼,他也很久没去了,也该去瞧瞧了。
就这么着,薛攀一路顺利抵达了雪满楼。刚到门口,就见掌柜的麻溜儿迎接了出来:“呦!东家来了。今儿您是随便来看看,还是吃个饭再走?”
没错,这雪满楼,正是薛家的产业之一,京城里头有名的大酒楼。
当然,大酒楼是说,它开的年份长,是从薛攀他爷爷那辈儿就开了的。
说有名,则是它算是京城里一个酒楼界的奇迹传说——历史悠久的大酒楼,因着子孙不肖日渐衰败,但是某一天,忽然之间就焕发了新生,重新回到了京中大酒楼前排位置。
这种事儿,可不是奇迹一样的传说故事么。
但是在雪满楼这儿,它是真实地发生了。
这背后当然是薛攀的手笔了——他不过就是帮着创造了几个新鲜菜式,又换了酒楼的经营模式,就成功让这个苟延残喘的老牌子大酒楼焕发了生机。成为了京城里头最有名的几个大酒楼之一。
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个奇迹一样的传说,但是在薛攀看来,不过只是现代餐饮业的奇迹了。
是的,是火锅。
捂脸,有谁不爱火锅呢。
亲朋聚会、好友重逢,各种喜事儿,哪一样离得开火锅呢。
总之,流行就是金钱啊。
薛攀稍微搞了一下酒楼的经营模式,加入了火锅、自助餐,当然还有传统的中餐,很快就给京城里的淳朴权贵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食客们纷至沓来,自然钱也就滚滚来了。
薛攀搞完了这些事儿之后,就忙着去扬州查案了。倒也一直没有时间亲眼来看看。
现在身临其境,看着爆满的客人们,倒也有种“吾家酒楼初长成”的欣慰之感。
不过今儿他是来找人的,也没有时间跟掌柜的多说,只笑着吩咐他不用招呼他,只管去招呼客人,便就自己往二楼雅座儿走。
这雪满楼堂子不小,分了楼下楼上两层。
楼下是大堂,是普通食客就餐区,热热闹闹、充满着烟火气。
楼上则是雅座,是专门给京中权贵们准备的。安静雅致,适合谈事儿闲话。
因着薛攀引入了现代餐饮业的概念,不管楼上楼下,客人都是爆满,还得提前预约才有位子。
那冯紫英显然是深谙此道的纨绔,这种新奇的吃饭方式,他接受得非常好。
因着之前已经问过了掌柜的,薛攀拿着帖子,直接就敲开了其中一间雅间的门。
开门的正好是柳湘莲,他一见薛攀,就惊喜道:“大哥,你怎么来了?”
薛攀笑道:“人家冯大爷都亲自下了帖子,我怎么能不来呢。何况这不还有二弟你在么?只要能来,我肯定也得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