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妇名满天下(310)
所以,唐绵请了陆志强回村把家里人都接过来。
陆正和李氏听说陆言瑾要娶亲,高兴得连庄稼都顾不上,当即收拾好东西欢欢喜喜的进了京。
除了他们两人,唐绵的娘家人,陆光和陆明两家,陆康成以及族长家各派出代表跟他们一起进京。
而陆大山,他的大儿子有些读书天赋,前些年考了个同进士,如今也在京城当差,就由他当了代表。小儿子则是跟在他身边,在于明志手下办事。
至于他媳妇周小花,陆大山让她留在了清源村看家看田地。
周小花原本是不愿意的,陆大山也顺她的意将她接到身边。
结果,没多久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吃了亏就老老实实回村里享福了。
筹备陆言瑾婚事的同时,唐绵也没闲着,一有空就去京郊的庄子上种粮食。
她经常也会收到各种帖子,能推就推,推不掉的才去。
庄静担心她应付不来,每次都陪着她一起,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
也是此时她才知道,原来姐姐是丞相府的嫡长女。
只可惜,八岁那年母亲过逝,父亲半年后续了弦,从此有了后娘兼后爹,日子变得不好过起来。
姐姐及笄后,后娘操控她的亲事,想利用她来联姻,嫁给一个声名狼藉,声色犬马的纨绔。
姐姐自是不愿,大着胆子出府,在当年参加春闱的一众人里挑中姐夫,并成功嫁给了他,自此逃离京城。
事实证明,姐姐成功了。
如今也算是荣耀归来,丞相府的人想招惹她,也得掂量掂量。
唐绵再一次感叹,京城真不是适合她待的地方,太复杂了。
等办完两个儿子的亲事,她就回村种地。
第305章
好在陆言修争气,在唐绵筹备陆言瑾婚事的几个月时间里,不停参加各种诗会茶会,媳妇总算有了着落。
陆正和李氏原本要离开的脚步停了下来,高高兴兴等着小孙子成亲后再回去。
陆言修喜欢的姑娘是户部侍郎的嫡次女,年十七。
这姑娘十四岁那年定了亲,原本打算今年成亲的。
不曾想,男人养在外面的女人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找上了她。
正妻未进门便有了庶长子,小姑娘气得整日哭,闹着不想嫁。
八个月的肚子,打胎是不太可能了,留着又很膈应人。
户部侍郎两夫妻气得够呛,再加上小姑娘一直闹着不肯嫁,最后只能咬牙退了亲。
退亲后,小姑娘由哥哥带着出门散心,正好碰上陆言修。
碰巧了一次,又碰巧了两次三次。
慢慢的,陆言修还真对她上了心,转头就找上唐绵,拜托她请媒人上门说亲。
儿子有喜欢的姑娘,唐绵自是高兴。
当即找上庄静,让她打听了情况。
小姑娘退过亲她没在意,只要人没问题就行。
退亲又不是那姑娘的错,怪只怪那个男人心太野,也没有一丝对正妻的尊重,不退亲留着过年吗?
了解完情况,唐绵便请了官媒上门。
户部侍郎夫人知道是陆言修上门提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可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多少人想要榜下捉婿都被拒了。
就是官场上给他递梯子的人也不少,关键他没有顺着梯子爬还能安然无恙的站在朝堂,那就是个有本事的。
户部侍郎比他夫人知道得多,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他当初也打过陆言修主意的。
毕竟,陆家两兄弟表面上看着是小地方来的。
但实际上,他们跟镇国公府的大爷严仲丘,大名府知府于明志关系都很不错。
还有丞相府,史部尚书府,大理寺那边,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
所以,在他知道陆家上门说亲后,当即拍板同意。
双方快速过礼定亲,将婚期定在陆言瑾成亲后的两个月。
已经办过一次亲事,唐绵也算轻车驾熟,安安稳稳将小儿媳妇娶进了门。
“绵娘,如今言瑾和言修都已经娶亲,我和你爹也算安心了,这两天就准备启程回清源村。”陆言修成亲后的第二天,李氏对唐绵开了口。
唐绵没有反对,“娘,您和爹先回去,等我把这边安排一下也会回去。”
“你不留在京城?”李氏闻言,诧异地看着唐绵。
唐绵笑了笑,“京城不适合我。我还是回村继续种地研究种子,争取能让粮食的产量更上一层楼。”
在地里捣腾这么多年,亩产千斤已然成了她心中的执念。
“你还要研究?”李氏有些不赞同,“绵娘,现在粮食能有亩产六百斤的收成,够了。”
“你已经不年轻了,后面的日子就该好好享享福。”
“粮食增产的事情,就让朝廷那些当官的去操心。”
儿媳妇能干她很高兴,也很骄傲。
但是,儿媳妇这些年已经够累了。
“绵娘,我们家的粮食早就够吃,银子也够花,言瑾和言修现在都已经娶亲,也能自己挣家业。”
“你啊,听娘的,没必要再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第306章
听着李氏苦口婆心的话,唐绵心里暖暖的。
她握住李氏的手宽慰道:“娘,您放心,我心里头有数的,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拼命。”
李氏其实有些不信,但知道儿媳妇是个有主意的,只能无奈地瞪了她两眼,“随你。”
好在绵娘也会回村,以后她就多盯着点,不能再由着绵娘的性子来。
“我和你爹就先回去收拾家里,等你到家的时候就能好好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