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锦:“我听着,如今朝中分歧很大,吵嚷着要不要开启泄水涵闸?”
阿畴颔首,道:“是。”
他并没继续往下说,不说的意思是,不方便提。
希锦见此,也就不问了,只是道:“那早点歇息吧。”
阿畴揽着她,低声解释道:“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心里已经有了成算,今日就能解决了。”
希锦:“嗯,知道。”
阿畴:“近日若是有那韩夫人进宫来,说了什么,你不必听就是了。”
希锦听着,心里一动。
阿畴:“朝堂上闹得厉害,况且如今市舶司税赋大增,必也生了蛀虫,该整治的总归要整治。”
希锦便懂了。
那韩相权大势大,为百足之虫,当年他们还在汝城时就听过他的大名。
如今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更是联姻了陆简。
其实他到了这个位置,也许也想撤,但他多年经营的势力盘根错节,就是他自己想撤,他下面那些人怎么轻易能撤。
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以韩相到底是惹了阿畴的不喜。
她躺在那里,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却是想起那陆简和小舅母来。
自从陆简成亲后,那韩淑修成为帝后的舅母,她也每每过来宫中和希锦说说话。
其实希锦和她虽然年纪相仿,但也谈不上多好,无非是尊她一个长辈,好在那韩淑修性情实在是温顺,做事循规蹈矩的,就跟一个呆木头般,倒是让人生出一些怜惜。
那韩相一手遮天,是最精明不过的,谁想到竟然养出这么一个孙女。
她虽然对陆简诸多腹诽,但说实话她也希望陆简能够夫妻举案齐眉,有一段好姻缘。
希锦便试探着道:“我听着,小舅母如今也已经有了身子,想必舅父也是喜欢的吧,韩相那里——”
她看他。
阿畴明白她的意思,略沉吟了下,他望着窗外那殿宇,到底是道:“他既愿意和我外家结秦晋之好,但凡他从此循规蹈矩,有他家孙女一半的安分,可保寿终正寝,福泽子孙。”
他其实也不想才刚登上大宝,便血洗朝堂。
第84章 小公主
又是一夜狂风暴雨。
各地奏章接连传来,都是噩耗,原来这次黄河决口,漂没秋稼,几个州府都有受灾,官亭民舍数万间被毁,溺死者以万计,同时蜀地大水,漂没千余人。
这听着实在是触目惊心,让人不敢置信。
希锦只觉懵懵的,她以前没当过皇后,从没想过,一场雨竟如此可怕,更没想到,当皇帝当皇后这么难。
现在死了这么多人,又有这么多黎民遭殃,最后还不是阿畴去想办法。
希锦慢慢醒悟过来,恍惚中扭脸,对阿畴道:“我把我之前赚的银子捐出去,购置赈灾物资吧。”
阿畴有些意外:“你竟舍得?”
希锦:“没办法,我现在当了皇后,很有些母仪天下的觉悟了,那都是我们的子民嘛!”
阿畴抿唇,难得笑了下,道:“难为你有这份心,不过目前还不用,有需要再说吧。”
而接下来的一切,都是希锦从未经历过的。
先是阿畴下了罪己诏,并下令减免租赋,之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赈灾。
最初先是由民户向官府上诉灾情,官府进行批诉,这其中,各地消息陆续传来,那灾情听着让人不忍细读。
而并州和怀州一带山河水入城,以至于两城囤军出城避走,军粮几乎消耗殆尽。
希锦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但看着这情景,也每每想哭。
谁想到他们才第一年当皇帝皇后就遇上这种事,太不顺心了!
不过好在大昭如今国库充盈,于是官府快速进行灾情核实并根据情况放税,阿畴调拨了好大一笔款项,由各地官府检放,并责令各州府衙门抄扎,对灾情登记造册,以备贩灾救济。
阿畴连下几道诏令,燕京城往南一带,平仓、都仓、均惠仓、丰惠仓和惠民仓等,尽数开仓放粮。
这其间自然也有意外,让希锦没想到的是,她又听到了霍二的消息。
去岁时,自从那个字谜纸条之后,阿畴是再也不醋那霍二郎,不过却将霍二郎放到了地方任知县。
如今希锦听到的消息,便是说霍二郎竟然自行开仓赈济,于是有人便参了霍二郎一本,认为他弄权做私。
希锦为这事自然提心着,不过很快得到消息,那霍二郎倒是坦坦荡荡,说是见百姓困急,不敢坐视不理,是以自行开仓赈济,所有专辄之罪,谨自劾以闻。
对此,阿畴并没说什么,反而详细问起来,赐金牌,着令霍二郎带旨前往并州一代,分行检灾并对受灾百姓进行抄札登记,若有所需,及时汇报。
最后阿畴叮嘱道:“事可自专,一切以赈灾为先。”
霍二郎恭敬领旨,即刻出发前去赈灾。
希锦听到这消息,不免眼眶泛潮,心中感动。
她想,她曾经喜欢过霍二郎,没错的,可霍二郎也确实值得喜欢啊。
他确实是顶天立地的好郎君,如今当了官,也是一个爱民如子大公无私的好官。
之后,便陆续有好消息传来,说是除了各州府军下辖县的粮仓,民间义仓也都纷纷解囊,救济灾民。
对于这些,希锦只是听阿畴偶尔提起,知道一个大概,不过她听了后,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会有种血液沸腾激昂的感慨。
天下如此之大,百姓熙熙攘攘,都是图一个利字,但是如今水患扰民,那些民间义仓竟也都慷慨拿出囤积的粮食来实施贩济,这怎么不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