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岭之花种田养娃日常(214)
系统哼了一声:“你都敢做,我为什么不能说!”
梨花只得道:“每个人又不一样,我攻略他们的方式当然不同,就像曾婆子,我给她银子就能攻略她,可姐姐又不缺银子。”
“那你非得攻略这个吗,你在她身上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在外头都攻略几十个了,你多花点时间做点好事或者训练和读书,你点数也能快些升上来。”
“那不行,”梨花摇头,“要是连这个都攻略不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这样攻略的方式难道有错吗?”
系统简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样攻略也没错,但这样的方式得跟太子做才行啊,要是对象是太子,一天滚几百遍它一点意见都没有。
梨花见它半天不吱声,只当它默认了,道:“就这样吧,我会注意的。”
说着,便结束了对话。
系统气结,直接下线去小黑屋生气。
……
如今梨花成了慕容九天的徒弟,先前的陪练就不再作数,梨花哪里还好意思拿师父的银子,于是推来推去就成了,梨花一个月有一半时间去镖局和慕容锦一起训练,每次训练半天。
慕容九天不收她的拜师礼,只需每日给他夫人提供足够的鸡蛋即可,镖局也不再支付她的陪练费。
如此,各得其所,不过两人的训练方式也不再是先前的方式,只要慕容九天在镖局的时候,就会亲自上阵指导两人,如此不过半个月下来,两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是梨花,整个人就如脱胎换骨一般,凭借其本身就非常优越的身体力量条件,再加上技巧方面的增强,又有左齐隔三差五地暗中指导,就连慕容锦这个大小就习武的练家子,竟已经被梨花逼成了平手。
这姑娘又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是这样,越是不服气,竟一改往日的懒散,更专心投入训练中。
江娘子看着女儿疯魔一般地训练,忍不住心疼,想让两个孩子别把自己逼得那么紧,该玩还是得玩。
慕容九天不以为意,道:“锦儿这孩子就是得逼,以前没有梨花的时候,她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收拾了几个小毛贼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如今有了这么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倒是能激发出她的潜力来,这是好事!”
江娘子再去问慕容锦,发现她是真的痴爱武功,只得闭了嘴不再规劝。
而梨花家后山的粮窖在大根三人的努力下,总算是挖好了,这个粮窖连接着山体里面的一个天然山洞,在悬崖边上有一个隐蔽的开口,能对窖内进行空气流通,山体内部干燥,空间也大,能装几万石粮食都不在话下。
梨花按照计划,每次从城里回来都运了一袋一百斤左右的大米,一个月下来,家中竟多了几千斤米,再把曾家要卖的米全都运到自家里面,每日在入夜或天还没亮的时候,一家子就轮着扛上山去。
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山上粮窖已然堆了近百斛粮食,折合万斤以上,够两家人吃上几年了。
于是这才停了下来。
而在这期间,梨花也找村正说了让村民屯粮的建议,村正赶紧召集村民把这个事情交代下去,大家虽然有些紧张,但到底也没像梨花他们家那么疯狂,最多就暂时不卖家中的粮食,至于屯粮,倒是没多大的想法。
也有几户人家不听劝,在粮商下乡后,只留了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全都卖掉了。
梨花一家自然不会阻拦,反正建议是给了,至于人家听不听,那是人家的事。
这段时间她每次上山挖洞或扛粮,都会顺带着砍刀,每次砍一棵树,再扛下山来,送到董芸家,用锯子锯成一截一截,等粮食屯好了,董芸小院子里的一面墙也堆满了柴火,总算不用再烧那些烟尘大又不耐烧的秸秆。
……
向家自从被从村子里赶出去后,剩下的三亩水田和四亩山地,在刘家老太爷的巧妙操作下,顺理成章地归入刘家名下,算起来刘家所有土地加起有五百多亩,且无需向朝廷缴纳一分一毫的税赋,只需向那位已经致仕的官老爷送点挂靠费即可,单靠这些土地一家子就能过得无比滋润。
这些土地都是佃租给本村和附近村子的人来种,佃租三七分。
只是最近刘老爷却满面愁容,因为土地挂靠的那位亲家老爷提升了挂靠费,以前一亩地收一成,如今改成三成了。
他心里不痛快,催着女儿刘大姑跟女婿吹吹枕头风,让女婿劝劝那位官老爷,看看要不就别提这挂靠费了。
然而,刘大姑也是愁眉不展,有苦难言。她的丈夫新近纳了一房小妾,日日与那小妾厮混,根本不再踏入正房半步,大有冷落正妻之势。刘大姑连自己在夫家的地位都难以维系,更别说为娘家说情了。
刘老夫人看着丈夫在跟前走来走去,不耐烦道:“你走来走去有什么用,看得我眼花缭乱,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刘老爷瞪了她一眼:“你又懂什么,以前咱一亩地三七分,佃农拿了三成,咱拿七成,为了不交税咱挂靠,又交了一成,那咱只剩下六成。可如今他狮子大开口,居然把挂靠费提到三成,那咱到手岂不只有四成?”
“那能怎么办,如今地税越来越高,还都征到明年去了,你要是不挂亲家那儿,官府可就逮着咱们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