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岭之花种田养娃日常(466)
第153章 拉拢
果然夏寻雁一出马, 慕容九天便答应了。
只是又特意从雾隐军中挑选了十几人组成精锐小队,护送她们前往溿阳。
慕容锦嫌弃一群人碍事,但在老父亲的坚持和“威胁”下, 也不得不接受这份“厚礼”。
玉儿几个丫鬟也得带上,来时一辆马车, 去时两辆,其余人骑马随行。
不过慕容锦才不要和书呆子分开,赖死赖活都要与她共坐一辆马车。
夏寻雁自是由她。
刚捡来的狗儿也带上, 慕容锦给它取了名字叫小灰,说是按照董芸以前养的那条大黑狗取的名。
小灰这小狗儿, 狗脸上有几撮白毛, 浑身皮毛灰不溜秋的, 倒也贴合。
就是肚子圆鼓鼓的,爱放臭屁,其他没毛病。
董芸的大黑,如今也跟着来了城里,就给大根家看家护院。
在去沱东之前,梨花在城里买了两处院子, 一处供她和董芸居住,另一处则留给了家人。
熊氏一家子, 农忙时就回村里种地,闲时想来城里住也有去处。
如今的晋城,已经安排了新的佐官。
董芸和夏寻雁她们这一年来已经为晋城打好基础和框架, 后续官吏只需按照原先的规定行事即可。
而且上头有慕容九天把握大方向,势必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杏花和那些小丫鬟也不再住在衙门了。
三个大丫鬟翠儿跟了董芸和梨花, 霏儿和夏寻雁去了溿阳,还剩一个玉儿则留下来照顾慕容锦。
芙宝不能跟她们一起出行, 平日由熊氏照顾,请先生来家里教书。
要是回村里就送到城主府,让江娘子照看。
曾广进也在他们家附近买了一处小院,要把曾婆子接到城里来享福,可老婆子说住城里不惯,还是要待村子里。
但好歹是愿意把地租了出去,只留两亩自家种,农事总算没那么辛苦。
或许是小儿子有出息了,老婆子肉眼可见的没那么刻薄了,不像以前那样,一整天不骂上两句不舒服。
有时候得闲也会到城里来住上两日,时不时还会到隔壁大根家的大院子门口,扒拉着门缝往里边瞄,偷偷看一眼芙宝。
熊氏发现了几次,敞着门让她进去。
她却不进,背着手驼着背又走了。
……
与此同时的沱东吴郡。
李文昭带着梨花,穿过石板铺就的狭窄小巷,要去吃这位小统领口中所说的鸭油酥烧饼。
“师父,为何您对这橘子码头的那家烧饼如此念念不忘?我在这吴郡土生土长,却从未听闻那里有何神奇美食。”
梨花教他射箭,能算上他半个师父,他便这般叫着,梨花也没拒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加夫子在内,自己也三个师父了。
“听人提起过,就算在别的地方吃过鸭油酥烧饼,可要是不去她提的那一处,也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李文昭打趣道:“看来,您的那位朋友定是位饕餮之徒,这般隐秘的美食圣地都能被她发掘。”
“是吧,”梨花笑笑道,“希望待会儿吃的时候当真能跟她说的一样好吃。”
脑海里系统已经进行了定位,生怕错过,她更是加快了步伐。
李文昭虽然身为本地人,但身体弱,跟在梨花身后,七拐八拐的,已是气喘吁吁。
“阿昭得多多锻炼身体呢。”
李文昭闻言,耳根微微泛红,有些尴尬地回应:“是,这些年总是借口身子不好,疏于锻炼,导致越来越差了。”
梨花道:“底子差,就更要锻炼了。”
李文昭点头如捣蒜:“是,师父,我回去就开始制定锻炼计划,明日便开始实施。”
梨花笑道:“不仅要锻炼,饭量也得跟上,就从每餐多加半碗米饭开始吧。”
听李莲心说,她这个弟弟一顿饭才吃半碗米饭,梨花简直没法想象。
李文昭呃了一声,一边喘气一边道:“我……尽量吧。”
赶了一刻钟左右,两人终于赶到了橘子码头,找到了那家卖鸭油酥烧饼的地方。
摊位边上几乎坐满了人,守摊的老夫妇见二人走来,热情地招呼:“两位是吃烧饼的吧?”
李文昭忙道:“是,给我们上——”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梨花:“师父,您要几个烧饼?”
梨花想了想,道:“我吃五个。”
李文昭闻言眼皮子一跳,他通常一个烧饼都吃不完,没想到眼前这个比自己才大那么一丁点的少女居然这么能吃。
刚开口说要点六个,但想起刚刚师父说的,锻炼身体要从多吃半碗米饭开始,于是又开口,多加了一个。
点了烧饼,才发现小小的摊位已被食客占满,竟找不到一处单独空座。
梨花目光早就定格在一位正在与满桌佳肴鏖战的少女身上,径直走上前去,笑眯眯道:“小娘子,能和你拼个桌吗?”
少女抬起头,露出一张如满月般圆润的脸庞。
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白皙如玉,透出一股子娇憨可爱。
看着就不像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难怪周边的小老百姓没人敢找她拼桌。
少女冷不丁听到有人和她说话,抬起头来,两眼迷茫地看着她。
等意识到梨花说什么,小圆脸这才哦了一声,手忙脚乱地开始整理桌上的食物,试图腾出些许空间。
可惜点的太多,还有别的摊位上打包来的东西,即便很努力整理了,也只挪出了一丁点的小地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