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采纳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二话不说便将狄仁杰此人升为侍御史,李治在阎立本离开太极宫后,立即便招人调出狄仁杰此人的册子翻了一遍,随后便召见狄仁杰。
大唐选官,自科举考试过后,在吏部选官时还有身言书判四关要过,因此大唐官员,即便不是貌比潘安,至少也是与丑扯不上关系的。而狄仁杰此时纵然已经年近不惑,依然颇有风度,李治见他剑眉入鬓,目光如炬,颇有几分正气凛然的模样,便心生好感,考察了一番并州政事,狄仁杰对答如流,并能针对时弊提出相关建议,李治心中更是十分满意。
李治与武则天说道:“我昨日已召见过狄仁杰此人,他为人刚正而善应变,这样的人到受灾地方去视察,最为适合不过,而太子与他一同前去,也能受益匪浅。”
武则天见李治这么说,便微微一笑,“既然主上也觉得此人可靠,那妾又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李宸见状,干脆将手中的笔放下,抬着头望着父母,武则天俯首,恰好对上女儿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便将心中涌起的几分烦躁按捺下去,笑问:“不是吵着要父亲陪你练字,怎么搁笔了?”
李宸眨着眼睛,说道:“阿娘,我手累了。”
武则天笑着走过去,将她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握在手里轻柔地捏了捏,状似无意地问道:“永昌,昨个儿你阿兄说要去晋州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吵着要去?”
李宸歪着头,笑得没心没肺地点头,“嗯!我一直都听旁人说我们的子民聪明善良,阿娘从前又经常与我说起你从前与外祖父一同在外边行走的趣事儿,心里十分向往。太子阿兄说他想去晋州的时候,我心里便想起了阿娘与我说的那些风土人情,也很想跟着阿兄一起去。”说着,她脸上的神情便变得有些沮丧,十分幽怨地望了父亲一眼,然后又可怜巴巴地往母亲身边凑了凑,好似是在寻求安慰一般,语气十分委屈,“可阿耶嫌弃我年纪太小,不让我去。”
武则天搂着女儿,眉目含笑看向李治。
李治脸上的笑容无奈而宠溺,与李宸说道:“你阿兄去晋州,是为了办事。你如今年纪尚小,又从未离开过父亲和母亲,若是你在外面想念父亲了,又想念母亲了,吵着要见我们,你让太子阿兄怎么办?他可不是出去玩的。”
李宸嘟着嘴,轻哼了一声,将脸埋在了母亲的怀里。
武则天见状,心里感觉十分复杂,忍不住抬手轻拍了一下李宸的小脑袋,十分无奈,“你这个小捣蛋鬼。”
埋首在母亲怀里的李宸心里噗通噗通地乱跳,生怕让母亲看出些什么,在听到母亲一句小捣蛋鬼之后,终于才松了一口气。她的年龄是硬伤,可也是她这种不谙世事的年龄,给了她最好的掩饰。可是这种年龄带来的便利很快就会消失,再过个两年,她要是还想像如今这样蒙混过关,可就行不通了。
李宸想,要是能不长大就好了。
如果不长大,父亲不会老去,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不用担心日后母亲会□□。
虽然他们都生在帝王家,可此时的帝王一家,感情是十分温馨和睦的。太子阿兄即使无法与母亲站在同一阵线,可私下他对母亲也是十分孝顺的。
太子李弘去晋州的那天,天才蒙蒙亮就起来准备出行了,侍御史狄仁杰已在宫门外等着。太子一身便服,带着两个近侍才走出东宫,就看到太平拉着睡眼朦胧的李宸在宫门旁等候。
李弘一怔。
太平笑着上前,“太子阿兄,我和阿妹来给你送行。”
李宸也不知道太平阿姐这算不算是毛病,反正只要家里亲人要离开长安的时候,也不管他们的离开是大张旗鼓还是悄无声息,太平阿姐总要毫无例外地去送行,而且每次送行都要拖着她一起。
李宸本人并不喜欢这种分别戏码,这种时候若是感伤显得矫情,若是冷漠显得无情,若是罗里吧嗦叮嘱对方一大堆话又多余……总之是不管怎样,感觉都十分不对。
李弘看着这两个妹妹,哑然失笑,他看向太平,说道:“太平,永昌年纪还小,如今还正爱困呢。”
李宸听到太子阿兄心疼她的话,立马打起精神,睁着一双打瞌睡打得水濛濛的大眼睛,“唔,我不困。”然后顿了顿,小大人一般跟李弘说道:“阿兄,父亲说了,此去晋州路途遥远,请务必注意保重身体,凡事量力而行,多听左右之人的意见。”
李弘微笑着颔首,“嗯,我晓得了,父亲可还有叮嘱些什么?”
李宸想了想,又说:“还有别乱吃旁人给的东西!”
李弘:“……”他心里觉得那多半是他这个小妹妹夹带私货,将她的叮嘱混在父亲的叮嘱里,生怕他不听。
李弘又看向太平,“太平?”
太平此时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但在兄长面前,性格依旧孩子气,她说道:“阿兄在外头看到好吃好玩的,可不要忘了带一份回宫里给我们。”
李弘点头,“嗯。”
太平又一本正经地叮嘱:“还有,阿兄要保重。我都听说了,灾区不比其他地方,很危险,阿兄你要好好的。”
李宸在旁边不断点头附和,“阿兄别忘了啊,我们在不羡园的时候约好了要一起活到一百岁的!”
李弘心中一软,眉目都染上了几分由衷的笑意,伸手捏了捏李宸的鼻子,“活到一百岁未免太贪心了,但是阿兄答应你们,一定会平安归来。”
☆、第040章 :终不可谖(三)
若是长安、晋州没有发生地震,李治本拟九月份的时候去九成宫的。如今太子微服出巡至晋州灾区,长安也需要有人主持大局,李治便改变了行程。
长安城中虽有房屋震毁,但天子脚下,办事效率总比地方高出很多,半个月之后,长安受灾的百姓已经尽数安顿好。然而晋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从李弘递回来的折子上看,晋州灾情远比想象中严重,加上先前地方谎报灾情,救灾不及时,大批灾民急需安顿。
此时武则天正在替李治将奏折按重要程度排序,手中还拿着朱笔在奏折上标出需要注意的内容。她今日也在此陪李治处理奏折快一整天了,感觉目力实在是有些难以为继,便将手中朱笔放下。才抬眼,便看到李治手中拿着李弘递回来的奏折,眉头紧锁。
她见状,起身站至他身手,抬手替他按摩着两边的太阳穴。
李治微微一笑,将手中奏折放下,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
“太子与狄仁杰才到晋州,虽然如今晋州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但既然主上也说了,狄仁杰此人善应变,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李治抬手,握住武则天的手,说道:“倒不是怕狄仁杰应付不来,我只是由此想到了地方官员尸位素餐的或许并不在少数,因此而觉得有些忧心而已。”
武则天一怔。
李治笑着,伸手又从一堆奏折中抽出了一本给武则天看,他的语气中带着赞赏,说道:“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
武则天将李治手中的奏折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
晋州灾情,一些原本就在城中的流民趁机作乱,不时去骚扰官府,还趁火打劫。晋州都督担心此时镇压这些流民会引起动乱,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狄仁杰到了晋州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让晋州都督带着官兵去修理了一顿这些趁机打家劫舍的流民,将带头的几人治罪,以儆效尤。树倒猢狲散,余下的不良流民见领头的被治罪,心有余悸。而此时狄仁杰又让晋州都督将这些流民组织起来,说如今非常时候,大伙儿走至这一步也是迫于无奈,如今天子仁德,说只要救灾有功者,可既往不咎,等情况稳定后,朝廷自会为大伙儿安排出路。
这么一来,原本流窜在城中的流民便有了安身的地方,他们加入救灾的队伍,便有人前去约束他们。而一些蠢蠢欲动的有心人士,此时见官府先是镇压流民,但却只是修理了领头羊,接着又出来安抚流民灾民,并且将他们纳入了可以进行约束的队伍当中,心里头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得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