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经(313)+番外
“然后呢?”徐惠兴致勃勃地问道。
徐夫人在家里,从来不说这些往事。她似乎也下令不让旁人太过议论传颂,所以徐惠他们都并不知道徐夫人当年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到底是怎么闯出来的。
“然后,夫人第一次上岛,就在港口圈下了一块地方。待夫人半年后再来,就带了许多人,直接动工开挖修建,而后慢慢地将一个简陋的小港口建成了如今可以停靠上百上千船只的大港口!”
“夫人不承认西洋人给港口取的名字,说第一次抵达港口的时候正是繁星漫天之时,便将港口更名叫做了星星港,作为纪念!嘿!一开始,那些洋人们还不乐意……但渐渐的,所有的人就只知道星星港,再不知其他的了。”
“原来母亲当年是这样的脾性。”徐惠感慨道。
“是啊,夫人当年行事,一直都十分霸气的。”车夫语含敬佩,道:“最近这几年徐家人和徐家船队再没谁敢小瞧了,夫人就温和多了。”
“恩,当年她需要的是震慑立威。”徐惠道:“眼下徐家已经做大,总要怀柔了一些。”
“小姐说的在理儿。”车夫应声道。
道路是碎石子铺成的,马车在上面行驶,一直都颤颤的颠得厉害,但速度却是极快。似乎没有太久,道路前头就出现了一个小镇的轮廓。尚未靠近,就见那边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徐惠仿佛已经听见其中喧嚣之音了。
☆、263 林氏
“那是星星镇。”车夫将车速放缓了些,请示道:“小姐,您是去镇上逛逛呢,还是依旧去码头?”
顿了顿,他补充道:“星星镇是这附近最大最热闹的镇了,比之前大夏的一个小城也不差的。因为靠近港口,里面最不缺就是稀罕之物了。再者,星星镇早就在徐家控制之下,镇上的护卫队长正是徐家族人,安全无虑。”
“星星港呢?”徐惠挑眉,问道:“难道港口并不在徐家控制之下?”
“明面上并不是的。”车夫回道:“港口那边都是各国有各国的地盘,徐家占据的范围很大,但也没有全部都占了。而且,港口之地,鱼龙混杂,环境味道都不甚好的。小姐若是过去,只怕会觉得不适应。”
徐惠皱了皱眉,没有立即做决定,而是又问道:“那为什么徐家不把整个港口都占了?”
徐家早已控制了这座海岛的许多地方。徐惠相信,若是徐家愿意再此称王称霸,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反对得了!其他地方倒也罢了,港口如此重要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握在自己手中!
徐家不是要将这座海岛当成退守之地来经营的吗?为什么不控制住港口!
要知道,港口在旁人手中,旁人就能源源不断地登陆!
“属下听说,这也是夫人的意思。”车夫似乎也不是很明白这一点,却也解释道:“夫人曾经说过,若是这个岛上这个最大最好的港口被徐家当成了私产,那些各国各地的船只恐怕就要另外找港口停泊补给和交易了。沿着大陆海岸的港口有许多,海上的海岛也不止琉球岛这一座……徐家是做生意的,而做生意最重要就是货物往来流通了。所以,不能那么做。”
这样么?
这个解释,很有一些道理。
但徐惠却不知为何,总还是有一些疑虑。
她看向热闹至极的星星镇,道:“先去镇上看看。天热,找个地方用些茶水再逛不迟。”
“好的,小姐。”车夫应了一声,鞭子挥舞一下,在空中响了一个鞭花,车子的速度就又快了起来,没一会儿,就到了镇子前面了。
……
林家是耕读世家,有着许许多多的传承和讲究,又因为离了故土来到这海岛蛮荒,他们生怕自己的后辈也成了不开化的“蛮荒”,在有些东西上,格外的坚持。
比如说饮食上。
林家的一日三餐,都是照着江南家乡的规矩做的,口味也是家乡的味道,糕点更是如此。但人到了新的地儿,翻座山还有新的特产呢,怎么能没变化?
至少水果要换:没法子,江南的水果就算是有人肯费劲给运过来,哪怕价钱他们承受的起,却也不怎么新鲜,更因为天热也没法子放了。
再就是各种菜品:江南的湖鱼河蟹鲜美,蔬菜瓜果多种多样,尤其是莲藕菱角鸡头米……这些,海岛上都没有。岛上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海产:各种海鱼生的稀奇古怪,同紫菜海带一样,总是透着一种让人呕心的咸……
然后主食上的变化总算少了些:这里的大米一年三熟,就算是味道上有点儿差别,但还都是大米,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这里却种不成小麦,也就没了面粉。当地人用米粉……可米粉怎么能与面粉一样呢?不一样。幸好,小麦面粉不太容易坏,还是能买到的,算是变化不大。
撇却这些衣食住行上难免在日复一日之中有了改变不提,林家一代又一代人千叮咛万嘱咐的,是读书:林家所有人,无论男女,都要学诗词歌赋,读孔孟文章,习字作画,抚琴下棋,决不能有任何一样落下!
为此,林家几乎所有人都挨过先生长辈的板子!
“唉,澜儿你能多来几次就好了。”说话的是林家一位比徐澜稍大些的小姑娘。她和徐澜之间像模像样地摆着棋盘,但上面的棋子多长时间都不走一下,分明就是做做样子的。“你来,我们要招待你,功课就能松一松了。”
她叫林溪。
“表姐,你就害我吧。”徐澜苦着脸道:“我要是一个月敢来三趟,外公他们一准儿要把我塞进你们家学里去!我只觉不是做淑女的料子,才不来挨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