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511)
这个比较棘手,皇帝也觉得不好办,于是便开始耍无赖——皇后正君例出名门,那是惯例不是法律好不好?这是大郑律上有啊还是祖宗家法里写着呢呀?至于说声誉,我说诸位爱卿,圣旨既下,名分已定,尔等公然辱骂君上,该当何罪啊?
这皇帝非要耍无赖,臣子们的确也没有什么办法好想了。而况皇帝也不是全然耍无赖。
正当整场争论进行到□阶段,众人要就皇帝“圣旨既下,名分已定“这句无赖话展开辩论,强调”既然没有中书省签署,就是中旨而不是圣旨,所以断不能说名分已定”的时候,殿前司仪传报道:“息国夫人求见。”
息国夫人者,谢氏族长,大郑四家七氏德高望重第一人也。大伙一听,便静了下来,眼巴巴地等着谢老夫人一语定乾坤。
皇帝一笑道:“请夫人上殿吧。”
谢老妇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殿来,慢慢悠悠地下跪,磕头,起身,然后,在全体人等眼巴巴地盼望下,她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差儿没昏过去——
“此天子家事,当乾纲独断,诸臣岂可置喙?”
至此,终于大势去矣。
赵瑟本身并没有直接参加这一场大政争。她在听到苑国公等人的复述时候,并没有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仰倒过去,而是站了起来。
“君不君则臣不臣。”她说,“我要造反,把我的丈夫抢回来!”
谋逆
大多数时候,赵瑟是个哲学家。
所谓哲学家,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一“光想不说,干说不练”的主儿。所以,赵瑟说她要造反,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在场众人的紧张。
人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造反嘛,有什么了不起?现如今大伙儿有的没的不都琢磨着要造反呢么,何况咱可是原阳赵氏!
然而这一次,不成想,赵瑟由哲学家变成了行动派,说造反就真的是要造反。那风格,堪称雷厉风行;那速度,堪称风驰电掣。
赵瑟在宣布了她要造反之后,立即就召集了赵氏在禁军和在朝堂的政治力量,并且召唤了目前在城外渭河北岸控制着河东军亲军营的庞玮,以及傅铁衣方面势力在上都的最高负责人高储——之前,傅铁衣在上都的政治代言人是傅铁云,傅铁云死了之后,则是赵瑟本人,而直接掌握傅氏在上都力量的人一直都是高储。无论傅铁云,还是赵瑟,命令都是通过高储贯彻下去的。赵瑟将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在密室里与他们共商大计。
于是,赵氏的宗老们终于坐不住了。造反他们是不反对的,可立即就动手恐怕并不稳妥吧?造反这种事不是应该小心谋划,从容布置,旗帜鲜明了才好动手吗?的确,现在造反借口是有的,造反的实力也具备,可准备工作还一点儿都没有做诶!而且大家还都在上都城啊——皇帝的地盘!
这些年轻人啊,办事就是毛毛躁躁的!
然而,尽管宗老们都认为应该从长计议,却没有任何人敢于在赵瑟面前提出反对意见。赵氏的族长,芫国夫人,在勉强主持了针对皇帝赐婚圣旨的政治围剿之后重新躺回了病榻。这一次,什么样的灵丹妙药都无法掩盖她静静走向死亡的事实了,这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出来的。
现在的赵氏,赵瑟最大。她是未来的族长,在赵氏内部有着近乎于绝对的权威。一旦她下定了决心,包括苑国公本人在内,都必须服从于她。而唯一能否决她的两个人,她的祖母大人,已经在长时间的昏迷中等待死亡了;她的母亲大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移居淮南,开始了漫长的养老生活,决意再也不问世事。
然而,毕竟不能真的放着不管。最终赵氏宗老推举出来向赵瑟进言的人,乃是英明神武风流倜傥面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中的卢人中败类的赵箫赵二公子。
这决定真他妈的忒天才了!
当然,这一天才决定是在赵二少本人不在场的情况做出的。
劝谏赵瑟这样重要的体力活儿怎么就能落到赵箫那么个不靠谱的人身上呢?
当然不是因为赵二少力气大。
赵二少的不靠谱大家是公认了的。不过不靠谱没关系,他是败类,他敢发疯啊。这可是谁都比不了的。依宗老们看,赵瑟这次为了个男人立即就要造反也是有点而发疯。这个以疯制疯,大约很能管用。
于是,三叔公大人就以代表众人之姿与赵家永恒的二公子——永远都傢不出去嘛,交涉去也。
三叔公很走运,在赵箫的房间把他逮到了。因为赵瑟也召集她那二哥去密议,赵二少管着赵家的军火呢嘛。不过赵二少因为正忙着的原因,暂时抽身不得,派了副手先应付着。所以不仅赵二少没去,这厮该还勾引了左龙武军的一位副将一起迟到了。那么,后面的事说起来场面实在就有些不好看了。
一推开房门,三叔公大人就看见赵箫压了一个男子在书桌上。那男子穿着四品以下武将平时居家常穿着的武士服,弯腰趴在书桌上,两手伸长了够着桌沿儿,两腿略分开,脚尖踮起来。他裤子被拉到大腿根部,露出大半的屁股,正好可以让赵箫从容行事。赵箫那败类,一手握着西域商人贩卖来的水晶杯,水晶杯里摇晃着鲜红的葡萄酒,一手夹着卷得极粗的大麻烟,狠狠地顶着那武将舒服着,极是惬意的样子。
武将耳听得来人,立即将脸掩在桌案上,羞愧得连耳朵都通红了。赵箫却是个败类,一边舒服着一边扬声道:“我这儿马上就完事儿,三叔公,你先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