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562)
就在立夏的这一天,卢文瑶和傅铁衣也同样在讨论中原与关中将要开战之事。他们俯在巨大的地图之上,用炭笔在其上勾勒,间或争论几句,以确定用兵的界限。
一旦中原与关中开战,他们当然也是要有所行动的了。从燕代、河北这个位置出兵,显然只能抢夺河东和中原这两块属于叶十一的地盘。然而,出于对抗张氏的考虑,这个抢夺不能太过分。
毕竟,张氏所拥立的“皇帝”与卢文瑶的女儿争夺的是同一个皇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一旦排除了叶十一,关中与河北之间将再无缓冲的空间,必定要决一死战。如果他们现在对叶十一的侵夺与牵制太厉害,以至于叶十一在战争中没能伤到张氏的根本就败亡了,那么,将来,更难受的就是他们了。最理想的结局莫过在他们的牵制之下,叶十一和张钰在函谷关下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最后两败俱伤,叶十一败亡,张氏元气大伤,无力西出。所以,为了能够同时实现既能从中渔利,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叶十一的手削弱张氏实力的目的,确定出兵的界限就非常重要了。
经过一番争论,卢文瑶和傅铁衣最后确定下来的出兵界限是河东方向以夺取大同为界限、中原方向以控制虎牢为界限。这样,河东制约河北的主要战略要地就都归属于河北一方,由河北攻取洛阳最主要的障碍虎牢关也扫平了,为将来一统北方确立了极为有利的战略条件。但毕竟没有直接去动叶十一的老巢,不会过于影响他在函谷关下替他们消耗张氏实力的力量。
确定了大的方针之后,卢文瑶和傅铁衣一起放松下来。
“来一杯酒怎么样?”卢文瑶从架子上取下葡萄酒和水晶杯,问傅铁衣。
傅铁衣点头。
于是,卢文瑶倒了两杯酒拿过来。他们就坐在地图上碰了杯。卢文瑶轻咂了一口酒,眯起眼睛道:“要说这位皇后,真是少不更事啊!他那样的天赋,正该在战场上辉煌无比,只是因为不知政治上的妥协就要一败涂地,想来真是非常遗憾啊。不过,也许大约正是他太有天赋的缘故吧。天纵英才,少年得志,很容易就会有无所不能的错觉呢。如此说来,还是我们这样的平庸之人,经历了无数磨折才能始有所成的更好一些。”
傅铁衣看着水晶杯里荡漾着的红色美酒的波纹,静静地听着卢文瑶的感慨,不做声。
“铁衣……”卢文瑶突然叫傅铁衣的名字。
“嗯。”
“这个人你怎么看呢?也不独是在战场上。我一直都很感兴趣呢……仿佛,当年那件事,是因为他呢……”
所谓当年那件事,自然指得是傅铁衣被赵瑟当场拒婚的那件事。
傅铁衣手中轻微晃动水晶杯的动作停止了,只有酒的波纹还在缓缓地延宕开去。他脸上是有些微妙的表情,不是愤恨,也不是蔑视。或者更多的是茫然与无奈。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事,是你人生中无可逃避的宿命。对抗过,退让过,纠缠过,忽视过,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生命里的一部分,甚或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是个很不错的对手,至少!”
傅铁衣最后这样说着喝掉了手上的酒。将水晶杯轻轻放在地图上。他起身离开了。
……
总而言之,张媛以为中原要和关中开战,赵瑟以为叶十一要和关中开战,元元和陆子周以为叶十一要和关中开战,卢文瑶和傅铁衣以为叶十一要和关中开战,甚至叶十一自己的部下,包括欧阳怜光和江中流,也一致认定了他们是要和关中开战了。然而,叶十一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凤仪元年的立夏之日,兵马调动带来的喧嚣充斥着整个中原的大地。洛阳城里,欧阳连光与江中流忧心忡忡。他们彼此探望着对方眼神中的含义。在出兵关中的事情上,叶十一的两大谋士首次达成了一致。于是,在这一天,他们联袂求见叶十一,破天荒地不是为了互相拆台,而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扭转叶十一的意志。
那么,按照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首先开口的是江中流。
这时候,江中流也收起了平时嬉笑散漫地态度,很是人模狗样地道:“今主上欲以中原而战四方,则不可不知中原之势,臣请为主上略论中原。夫中原,四方之腹心,合天下全势之所在也。自古兴衰更替,天下之全势必决于中原。天下一统,形势集于中原;天下分裂,形势分散四方。是故,从治到乱,形势自中原散于四方;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三皇五帝而下,历代更替,莫不如是。方今天下纷乱初始,天下分崩,四方离析,八方动荡交汇中原。四方离心之力撕扯中原,譬若洪流飓风,摧枯拉朽,任何据守于中原的努力,势必先被冲垮。是故,当此之际,据四角险固之地者易,守中原四战之地者难。”
“哦,我没打算守。”
江中流费了半天的吐沫,得到了叶十一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回答,登时就有点儿倒噎气。欧阳怜光更是气得差点儿仰倒,索性抢过江中流的话头,亲自出马。
欧阳连光道:“正是因为中原四战之地,更不能轻易言武。举凡用兵一处,必先虑及八方,必使无后顾之忧而后能行。倘使主上今日用兵河北,臣尚有一策以献,以制关中、巴蜀、江南之兵。然主上用兵关中,或可以巴蜀牵制金陵,然燕赵之兵如之奈何?一旦河北雄兵出于脊背,前有虎,后有狼,中原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