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淡扫娥眉(818)

作者: 郁之 阅读记录

万百千目瞪口呆,围观小兵也一律发傻。

赵箫轻蔑一笑,扔了万百千的手腕,傲然转身。围观的士兵自发自动让开一条道给这位恶棍大爷走。

欧阳怜光注视着他宽阔后背的时候就想:“赵箫,你果然是真正的俊杰。”

……

乙酉年八月初八日,欧阳怜光单人独骑,前往真定城游说傅铁然杨绯夫妇。八月初九日夜,杨绯秘密前往中山大营,拜谒叶十一。次日清晨,朝廷从中山大营发出旨意,向天下公开了滹沱河之变的“真相”,宣布卢文谣谋逆、谋杀齐国公等共计十八条大罪,钦定为叛逆并宣布诛伐。于是正午时分,傅铁然打开邯郸城门,率全军向朝廷投降了。叶十一当即以朝廷名义册封傅铁然,使其承袭其亡兄齐国公的爵位,封杨绯为新城侯,其余夏侯广德一下部将十余人尽数封侯。之后,为傅铁衣隆重置丧,追封为武成王。

在叶十一按捺下心中的种种情绪,带着小皇帝在邯郸城为傅铁衣大办丧事的同时,他还派出万百千,率军攻击河间捉拿卢文谣。卢文谣不敢坚守河间,匆忙弃城北逃。万百千一路衔尾追击,常山的赫连胜、韩德功也一起出兵,对卢文谣形成合围之势。卢文谣北归幽州不及,几乎被困死在燕山之下。然而由于万百千进军过快,终于被卢文谣捉住机会伏击成功,脱出重围逃回幽州。于是,叶十一手下诸路大军并进,以十二万兵力合围幽州。这一天,刚刚才是乙酉年的八月十六日。

平东

叶十一出兵河北的时候,卢傅两军正在真定对峙,打着毫无希望的消耗战。

河北一地的中枢是常山、真定至河间一线,根据甲申年漳水之战对河北势力的划分,这条轴线之前一直是由叶十一的军队直接控制,轴线以北,大体就是卢文瑶的势力范围,轴线以南,大体就是傅铁衣的势力范围。七月十七日滹沱河巨变,由于欧阳怜光以河北最高军政长官的身份命令韩德功和赫连胜在第一时间将真定至河间一线的兵力撤到常山,空出战场给杀红了眼的卢傅两军,使得卢傅之战刚一开打,就陷入了异常惨烈的中枢之争。

傅军凭借背靠邯郸的雄厚支撑,抢先拿下了真定。卢文瑶也毫不示弱,一举夺得河间。之后,卢文瑶抓住傅军群龙无首的弱点,发挥自己身为名将的优势,以河间为基地,悍然向真定发动进攻。傅军也正同仇敌忾要进攻卢文瑶呢,于是立即以邯郸为倚靠发动反击。两军一拍即合,然后不约而同地陷入了绝境。几次大战,经过一番复杂的互相消耗,僵持不下之后,双方惊讶的发现,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两军的主力都被成功得拖进了真定、邯郸、河间之间的三角地带,彼此牵制着动弹不得。

就在这个时候,叶十一来了。

叶十一挥兵东进的速度极快。即使是从叶十一以快攻而著称的辉煌战史看,这一次讨伐河北叛乱的进军速度也堪称登峰造极。洛阳正式誓师出兵是在七月二十五日,二七日,大军就攻取邺城深入河北腹地。三十日,前锋骑兵绕过傅军重兵把守的邯郸,直趋真定与河间一线。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无论是卢文瑶的军队还是傅铁衣的残部,均是抵挡不住,望风而逃。由于此时卢文瑶军与傅铁衣残军正在真定僵持,谁也不敢分出力量救援。于是,八月一日,叶十一亲自统帅的中军便进抵真定东北百里的中山,扎下大营。

中山的位置,与常山相呼应,在真定的东北,河间的西北,正好居高临下俯瞰卢傅两军纠缠不休的真定-河间-邯郸的三角地带。叶十一以其二十万兵力的极大优势,无论对僵持中哪一只军队来讲,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叶十一手下的将军们兴奋不已,认为攻击的命令很快就会下达。他们认为这是符合主上一贯的作战风格的,也许只需要骑兵一次冲锋,就能取得极大胜利。但是这一次,叶十一没有立即发动攻击。

“如果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反倒是联合起来抵抗就不好了。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得不小心加以提防。”江中流在第一次会议上当众谏言道。

叶十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派遣使者向卢傅两军发出正式命令,要求两军立即停战,并要求卢文瑶和目前掌握傅军的主帅傅铁然立即放下手中的军队前往大营等候召见并就河北动乱之事给予解释。同样的命令也给了目前正在常山与韩德功和赫连胜呆在一起的欧阳怜光。

卢、傅两方面对于这道命令采取了几乎相同的暧昧的态度。既不接受,也不抗议,石沉大海似的不做任何回应,权当没有这回事——当然,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无论卢文瑶还是傅氏余部,他们都需要时间去考量利弊,判断形势,然后才能决定投降亦或是反抗。叶十一也并没有指望自己一道命令就能让酿成河北动乱的两大军阀束手就擒,心甘情愿地羊入虎口。那样的话,他也就没必要亲自带兵来河北了。只不过该走的形式必须要走罢了——在谋士们的示范之下,他已经理解到形式的重要性了。

乙酉年八月初二日,遵照命令,欧阳抵达中山大营,并且立即就请求谒见主上。费人思量的是,叶十一虽然火急火燎地召来了欧阳连光,却拒绝见了欧阳怜光的谒见。大约是出于痛恨欧阳连光,却恪于形势不能拿她怎么样的矛盾心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便索性闹起了小孩儿脾气,赌气不见。

叶十一始终没有见欧阳怜光,直到八月初七日,巴蜀使节抵达中山大营的那一天。

上一篇: 遗千年 下一篇: 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