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恶毒农女后她躺赢了(212)
沈素红气得要死:“赶紧把她弄走,有她在这里太影响心情了。”
石果爹心里也有一杆秤,石果奶奶把儿子送去神婆那里回来,孩子到现在都没醒,要不是妻子坚持请大夫,孩子怕是没了:“娘,你能不说话了,孩子变成这个样子,你心里真就没点儿数?”
石果奶奶听了这话,一下变得像霜打的茄子,变得蔫兮兮了。
沈素红看到这一幕解气了,治这种妇人就要儿子出马,直接就是死穴。
没了石果奶奶,房间里安静下来,沈若曦认真给石果检查身体。
检查之后,根据石果娘的话,确诊为——急惊风。
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
第187章 清瘟败毒饮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表现为抽搐、昏迷为主要病症,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一岁到五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
所以,在这个时代,一众大夫们都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
惊风的症状,临床上可归纳为八候。
所谓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八候的出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
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
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观察石果的病症,不过七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不用问,也知道是急惊风。
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人营人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
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
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出现惊叫惊跳,抽搐神昏。
总之,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现在是夏季,根据辩证,石果是外感惊风,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
应当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
石果起病急骤,高热,神昏惊厥,舌苔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
疫疠之邪,邪毒传变迅速,故起病急骤,邪在气分,则高热烦渴欲饮,热迫心营,则神昏惊厥,舌绛苔糙,脉数有力为气营两燔之象。
沈若曦思考片刻,开出清瘟败毒饮的药方。
连翘、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
因为石果昏迷,她又加了紫雪丹熄风开窍。
开出药方之后,沈若曦就给石果服下了紫雪丹,这是现成的,直接服下就行了。
石果娘担心地问:“姑娘,石果什么时候能醒来?”
沈若曦道:“你先不要着急,你儿子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药发挥效果需要时间,你在这里守着他吧,可能过一会儿,他会想喝水。”
第188章 城隍庙
果不其然,过了一刻钟的时候,孩子就有反应了:“水、我要喝水,娘……”
“来了,儿子。”石果娘赶紧把温开水端过来给孩子喝,喝了之后,孩子又睡着了。
石果娘放下碗后,来到外面正在煎药的沈若曦面前:“姑娘,谢谢你,这么多日石果都没动静,现在可以喝水了。”
沈若曦道:“说明他的身体在好转,你去房间里守着他吧,一会儿熬好了药,我端进来。”
石果娘激动地点点头:“好,多谢了。”
石果爹听说儿子醒了,还喝了水,也非常高兴:“姑娘,你救了我家的独苗,你的恩情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
沈若曦看了眼石果爹:“以后孩子生了病赶紧送医馆,不要再去相信什么神婆了。”
“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那神婆差点儿害了自己儿子,他去杀了她的心都有,怎么还会再去。
沈若曦亲自煎好了药,端着往房间去:“大姐,你把药给石果服下吧。”
“好。”石果娘在纳鞋底,一看沈若曦进来,连忙把药碗接到手里,然后给她儿子喂下。
又等了一炷香时间,沈若曦用手摸了摸石果的额头,已经变温了:“他没事了,下午再给他服一次药,明日带石果来医馆复诊。”
石果娘忙不迭答应:“好的好的,姑娘我知道了。”
沈若曦没再说什么,收拾了一下,带着沈素红回了医馆。
……
沈妍来到医馆卖药材,正好跟沈若曦两碰头:“若曦,你回来了?”
沈若曦带着沈妍往医馆里走去:“你怎么来了?”
沈妍把背篓放下来:“我来卖药材,你看看,都是我挖的,你看着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