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天姿(662)

作者: 紫苏落葵 阅读记录

江承紫从没想到李恪对陌生人会如此友善。她一直以为他只有对他的朋友才会展开笑颜,露出轻松的一面。平素里都是不苟言笑,心事重重,冷面如冰。

她坐在一旁讶异,老妇人却又忧心起来,说:“虽说旱情缓解可以春耕,但朝廷先前就派人来讲解,说大旱之后,可能会有洪涝,也可能会有蝗虫作祟。这老百姓就是看天吃饭啊。”

老妇人说完,长长地叹息一声。

“老人家,莫要担心啊。我听闻朝廷派人讲解如何预防蝗虫,击杀蝗虫幼虫按斤两去换米面呀。”李恪说。

老妇人听到这事,立马将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激动地说:“是呢。我听说这蝗虫预防是格物院做的。这格物院可是朝廷新机构,专门为老百姓着想呢。这格物院首席就是九姑娘的兄长。这九姑娘啊,就是个神仙般的姑娘。”

李恪不由得看了看江承紫。江承紫倒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妇人继续说:“前些日子,工部还派了人查看这附近的水渠河流。这陛下啊真是个好陛下,是真正地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我久居长安,曾听人论起陛下,说陛下曾说‘百姓如水,朝廷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应以百姓为本’。”李恪说着还煞有介事地拱起手来,又为李世民歌功颂德。毕竟消除一个舆论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另一个更厉害的舆论。

老妇人听得激动,说:“我乡野村妇不懂大道理,也听不太懂。不过,陛下说以百姓为本,这真是万民之福。”

“我也这样认为。”李恪附和。

正在这时,屋外柴扉“吱呀一声响,有带着长安口音的男子在喊:“阿娘,陈伯说有贵人来我们家投宿,你怎么的还没生火做饭?”

“是我儿子儿媳回来了。”老妇人一边对李恪说,一边站起来,抱着那不会走路的小孩子,就应声,“妞儿饿得很,五娃子也没午睡,我这也忙不过来。”

“娘,你就节约,也不点个灯,黑灯瞎火的。”女子笑着推门进来。

江承紫瞧见那女子作普通的农妇打扮,约莫三十多岁,身体壮实,面容普通,神情里有农人特有的安宁与朴实。

“见过两位郎君。”那女子略略一拜。

“大嫂莫要客气。”李恪与江承紫也起身还礼。

“我娘腿脚不便,年岁也大,带着孩子也不好招呼两位,怠慢了。”女子十分客气。

“大嫂此番见外。我与堂弟年岁虽小,但这年月谁不是经过乱世的,没那么娇气。”李恪语气恳切。

女子哈哈一笑,对随后进来的男人说:“阿财,你看看,读过书上过学的人就是会说话。”

“嘿嘿,以后也让我们的孩子上学去。”阿财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笑容颇为憨厚。

“见过阿财兄。”李恪拱手行礼,江承紫也跟着行礼。

阿财摆摆手,说:“莫客气,莫客气,不必行礼。”

“是。”李恪应声。

阿财便说:“我刚与我家里的去田里翻地了。这春日,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家里也没什么好招待的。今晚,可能要委屈二位了。”

“阿财兄太客气。能给我与堂弟一方屋舍遮风避雨,不被野兽惊扰,亦是大恩了。”李恪言辞恳切,双手奉上一贯铜钱。

阿财一看,大惊失色,道:“杨老弟太客气,你这钱是万万使不得。我家徒四壁,有的也只有红薯与马铃薯作充饥之用。你如此举动,我怎么敢留你们在此呢?”

李恪一听,笑道:“阿财兄仗义,我亦不多做作。不过,我们吃几个红薯即可,你们就不必再另行去安排什么了。”

“杨老弟,我省得,这晚饭不归我这男人安排,我屋里那自有安排。”阿财很骄傲地说。

“阿财兄好福气。”李恪夸奖。

阿财哈哈笑,然后点了一盏幽幽的油灯,引了两人到一间堆柴火的杂物间里。那有一张木板和两条长凳子搭成的床。

“就委屈二位了。好在这木板结实,也足够大,我去为两位找被褥。”阿财放下油灯。

江承紫阻止,说:“阿财兄不必去找。我们背篼里有被褥。先前,我与堂兄一并到山中采药,这被褥御寒衣物都有带。”

“好,好。那我就不麻烦了。”阿财说。

“多谢阿财兄。”江承紫施礼。

“莫要这般多礼了。菊香在做晚餐,我且先去洗洗。”阿财不好意思地说,“一股子汗馊味。”

“好。”李恪回答,那阿财径直就走出去了。

江承紫则是打开包袱铺好床铺,李恪看了看床铺,想到这几日单独相处,那种强烈的**,便说:“这虽是乡村野不能掉以轻心。今晚,你睡,我守着。”

江承紫一听,也没多想,只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自然而然地说:“也像在山里那样,我们各守半夜好了。”

“不用。你睡,都我来守。”李恪说。

“那怎么行?不日就要回长安,那么多明里暗里的贼人在等你。你没休息好是不行的。照理说,都该是我来守整夜的。”江承紫很严肃地说。

“行,就依你。”李恪看她那神情,知晓她决定的事,定然不能改变,便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两人铺好床,过了好一会儿,阿财喂了猪,又给几个孩子洗了澡。菊香才来敲门喊吃晚饭。

菊香与老妇人都在厨房喂小孩子,这堂屋里便只有阿财与江承紫、李恪。桌上摆了红薯,菜叶米粥,还有一盘子豆腐,一碟子黑不溜秋的也不知是啥的东西,阿财说是豆腐的蘸料。

上一篇: 锦堂春 下一篇: 莫清歌:代嫁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