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天姿(875)

作者: 紫苏落葵 阅读记录

还有许多官员不住地称赞李恪少年英雄如何如何。李恪对人皆冷面,那些人称赞几句,看当事人冷面来一句“一切都是陛下与太子安排”,这些称赞之人立马也不敢多言。

“这些人是想捧杀你。”长孙濬私下里打趣。

“是不是你家的人?”李恪直截了当。

长孙濬被问得尴尬,说:“蜀王,你这问题......”

“算了,无所谓哪一家。”李恪耸耸肩,回头对江承紫说,“看来你前几日拟定的方案有必要早日上奏了。”

“我小姑娘家闹着玩的,递奏折还得你去啊。”江承紫笑嘻嘻地说。

“惹眼的事,我不做。这功劳还是让给旁人吧。”李恪也不避讳长孙濬。

“重光去?”江承紫看了看长孙濬,语气很是疑惑。

长孙濬一下子跳开,摆摆手说:“别,我是武将,再说我喜欢真刀真枪地拼出功绩。”

“呔,想得美。”李恪鄙视他,尔后对江承紫低声说,“回去后,与独孤先生商议,让他去递交比较妥帖。再者,他要入朝为官,这也正是才学所在。”

“他呀,倒真是适合做这个。”江承紫想到父亲,笑了起来。

“不仅他适合,父皇、承乾,乃至大唐都需要把对天下百姓的说话通道掌控在手里。所以,需要这么个宣传朝廷、凝聚天下百姓的专职部门。如今的礼部,虽有这职能,但管辖太多,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弱。”李恪很严肃地说。

“哈哈,旁人会不会说我们想分礼部的权?毕竟,已有人对格物院有微词,说本该是工部的下属机构,如今却是独立于工部了。”江承紫笑道。

“他们工作不到位,怪不得旁人。再者,他们喜欢说就说,我们只做我们想做的。”李恪神情严肃,尔后却又宠溺地说,“何况,你又不会在意他们的感受。”

“哈哈,知我者,郎君也。”江承紫笑着说。

如此,一行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竟也只用了八日就到了长安。

第511章 大变故

刚过四月,长安就入了暑,人们纷纷将春衫换成夏装,唯有老人们不敢轻易尝试。

房玄龄抬头瞧着鱼肚色的天空那天色,不由得蹙眉道:“这连续多日响晴,看来旱魃还在横行。”

“是呀。”附和他的是同样等着上朝的杜如晦。

经过杨氏六房派出的医者王景天的诊治,杜如晦身子已大好,加上朝中格局有所变动,他也称自己的身体大好,可以上朝。

“旱魃如此霸道,不知百姓如何。”房玄龄忧心忡忡。

“自去年开始,工部就带领百姓蓄水、修水渠等,旱区百姓处之泰然。”一位年轻的官员回答了房玄龄。

众人仔细一瞧,此人正是近日如日中天的张氏一族的少年郎张玮。说是少年郎,其实也有十九岁了,前些年一直在剑难道上做校尉。今年年初,被陛下钦点入了工部,成为工部监察史之一,专门监察各地的蓄水与水利工程。

像张玮这样被提拔的少年郎还不在少数,大多数都是旁人瞧不上的二流名门。年初,陛下御笔亲批,亲自选拔了一批少年人。

这些少年人担任的并不是什么要紧的职务,但却也是不可或缺。因此,各世家也没动静,只是私下里揣测天子此举的意义,大多数都处于观望状态。

等到一过正月,这些少年立马奔赴各地上任。又过了一个月,旱魃横行,少年们作为监察者做得有声有色。此番,众世家才明了天子选择这些少年任职是想要他们充当天子的耳目。这些少年的家族并没有朝中重臣,少年人做起事来自有一套。

“陛下为了应对这一场旱灾与可能的洪涝,真是煞费苦心。”

在三月初,有朝臣这样感叹。但房玄龄与杜如晦都清楚,怕陛下此举的内里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耳目一直处于明晰状态,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这一场旱灾与即将而来的可能的洪涝。

“或者,当前局势,他早已明了。如今,这旱灾与洪涝是一个挑战,更是绝好的机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往朝廷里注入新鲜血液。”杜如晦对房玄龄说。

房玄龄微笑起来,理着髭须道:“若是如此,算是即将要建立的格物院,陛下可真是个深谋远虑之人。”

“陛下从来明晰。如此这般,才能稳固大唐。”杜如晦回答。

而今,眼前这位少年监察者张玮就是当时提拔起来的少年之一,充当着天子的耳目,按照规定,每日都要向朝廷报告灾区情况,没有特别情况,每半月入长安亲自向天子汇报所管辖地区的防灾减灾情况。

“当真处之泰然?”萧瑀追问。

张玮拱手对萧瑀行了礼,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早就着工部设计蓄水池,挖深水井。如今,在旱区很多水井依旧可以汲水。庄稼虽长势不喜人,但因村村有蓄水水窖,里正亲自督促安排每日给庄稼的用水量,庄稼并未大面积缺水。至于蝗灾,因格物院宣传有方,蝗虫已在幼虫时就被掐灭,各地衙门正在按斤两进行减税登记。”

“真的?”萧瑀还是不信,“去年年初,山东大旱,可是饿殍遍野。虽有朝廷发放的粮食,还是饿死了不少人。”

“丞相且放心。去年秋季,杨氏六房发现了红薯与马铃薯,陛下着户部推广,又亲自着人教百姓储藏。马铃薯与红薯产量丰富,各家挖地窖贮藏不少,即便米粮不多,自家贮藏的马铃薯与红薯足够度日。”张玮继续说。

“呵,萧丞相,张监察是要入朝向陛下汇报的。你在这里听,算什么回事?”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忽然冷笑。

上一篇: 锦堂春 下一篇: 莫清歌:代嫁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