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拥抱世界的热情。
还设计了一个科技区,比如汽车、飞机、火箭、轮船、星空等,这是对中国科技的展望与信心。
这算是对传统花灯的突破。之前的花灯,都呈现的是中国形象,与传统脱不了关系。现在的花灯还能用来表现现代甚至未来的主题。
厦门的灯会除了传统的文化形象,还有福建本地的特色,比如惠安女、客家围屋等。
另一大主题就体现了滨海城市厦门的特色,以海洋为主,展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形象。
厦门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正好去年大陆与台湾实现了两岸往来,再设计一组欢迎台湾回归的花灯。差不多也就齐活了。
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南安,凤宁头一回感觉到南安的偏僻,但想一想也释怀了,正因为南安太过偏僻落后,所以他们才要努力打造好彩灯这个产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早点摆脱贫困的现状。
凤宁回来之后,灯笼厂那几个同事已经过来上班了,正跟着梅香他们一起扎花灯。
凤宁去了一趟外公家,除了探望外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在外公的村里找一些人去扎花灯,因为她自己村里基本家家都有人跟着来做花灯了。
母亲的娘家是个大家族,凤宁有很多表亲,她打算也把他们带出去。
自打凤宁带外公去看了病,买了轮椅后,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因为可以坐轮椅出去转悠,老人的精神也好了不少。
凤宁觉得很欣慰,至少自己能替母亲尽一下孝。
外公听说她的来意,有些激动:“其实我早就想让你带他们出去的,又怕你不方便,所以才没开口。”
凤宁说:“主要是一开始是从我村里请人,有人去了有人没去,没去的就总来家里找我爸,没办法,只好先紧着村里的人请。现在差不多每家都有人去了,我这边还需要人手,就来外公这边找了。”
外公说:“你两个舅舅也想跟着你去,可以吗?”
凤宁说:“当然可以。他们不想砌房子了?那就跟着我去吧。我公司里平时也招人做灯笼,舅舅要是想去也可以,一个月有几十块钱工资,年底办灯会的时候工资高一些。或者只做年底两三个月的灯会,平时还回来砌房子。”
外公说:“那就问问你舅舅,看他们自己想怎么选。”
“好。我去找舅舅。”凤宁说。
大舅不在家,小舅在,凤宁便先跟小舅说了,小舅还没说话,小舅妈就说:“那肯定去啊,我也想去可以吗?到时候把两个孩子也带到市里去上学。家里的地就不种了。”
凤宁说:“小舅妈愿意来上班,当然可以,不过上班了就没地方打麻将了。”
小舅妈迟疑了一下:“不打就不打。能去市里上班,我还打什么麻将,有空就去逛街,街上多好玩。”
凤宁只好笑了笑:“你这么想就好。”但逛街哪能不花钱呢,凤宁有点担心小舅的日子,不过长辈的家事,她做外甥女的也不好说什么。
凤宁本来想找小舅去找一些可靠的村里人去做花灯,但看到小舅妈事事做主的样子,便打消了念头,决定还是找大舅比较靠谱,大舅两口子都实在。
等到大舅回来,跟大舅一说,大舅说:“去吧,我平时就不去了,就做花灯的时候去赚两三个月钱。你外公外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平时也需要人照顾,你大舅妈又要忙地里的活,我在家也能帮衬一下。”
凤宁说:“小舅和小舅妈直接去我公司上班,把孩子也带过去上学。要不大舅和大舅妈也一起去,把外公外婆也带上?城里医疗也更方便。”
大舅看向大舅妈,两口子最后都摇了摇头:“我们和你外公外婆在农村呆惯了,去了城里不习惯,还是算了。”
凤宁见他们这样,也不强求,以后想去反正还能去,便说起了请人的事。大舅满口答应下来,要帮他去找人。
凤宁让他找二十来个,不超过二十五,要是还有更多的人想去,那就告诉他们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大舅把这事应了下来。凤宁就先回去了,让大舅他们等通知。
倒是小舅妈想立马就跟着凤宁去,凤宁说:“先不着急,小舅到时候跟大舅一起过来,小舅妈你等到年后再来吧,表弟表妹还在家里上学,需要人照顾,等年后找到学校办好转学,你们再一起过来。”
小舅妈一想也行,公婆身体不好,还确实不一定能够照顾得了两个孩子。
凤宁回到市里,抓紧时间完善设计稿。十一月初,凤宁便带着谢俊伟和秦师傅一起去上海签合同。
第80章
带了谢俊伟和秦师傅, 是为了让他们留下来采买材料和工具。
蓉城没有直达上海的火车,转车非常麻烦,凤宁原本打算带工人们坐轮船到上海, 回来后了解了一下, 坐轮船到上海竟需要十几天,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不得已, 最后他们还是选择坐火车。
从蓉城买到上海的通票, 先坐车到湖南,再从湖南改签换乘直达上海的车次。
运气好,抵达中转站后不用等多久就能换乘上火车,运气不好,可能得等上一晚,那就还得安排住宿, 百十来个人,费用放一边,全都安排好,也是个相当大的工程。
可现如今也没别的变法,只能坐火车。所以凤宁要先走一趟熟悉一下路线, 研究好最佳的出行车次, 回头好带工人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