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1148)
每一个细节都想精益求精。
朱总的意思则是只要故事好,就能火,咱们先追求有人看,有人讨论,精耕细作,每一个细节都能拿出来让人深挖十年,分析一百年固然是好的,但是,前提得是先活下来。
任红霞觉得朱总是文化资本家。
朱总觉得任红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两人还没彻底闹崩的原因是,文化资本家需要艺术家提供的作品,艺术家也需要文化资本家的供养。
听了他们各自的想法,路菲菲觉得这两位就像早已貌合神离的夫妻,早已不在同一条路上。
只是为了“孩子”:一个是想拍好纪录片,一个是想通过纪录片赚钱,所以才没离婚。
事实也是如此,路菲菲是他们之间最后的一点希望,如果连路菲菲都无法做到把梦想转化成现金,那么,在公司能请得起的营销专家之中,也不会有人做得更好了,朱总会彻底放弃纪录片,或者放弃任红霞,换一个没这么执着的导演,毕竟央视出来的人那么多,至于身份,出门在外,身份不都是自己给的么。
两人的眼睛一起望向路菲菲,任红霞想听路菲菲说“这么拍,肯定能有收视率”,朱总想听路菲菲说“不管拍出来的成片是什么,我有办法保证你的收视率。”
路菲菲的话让他们失望了:“你们两位的观念相差太大,在拍的时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分歧,到时候,光是定拍摄基调都很难,理念不能统一执行贯彻到底,结果就是难产,或者勉强拍出来,也无法吸引人。”
“除非朱总愿意完全不过问,就把这事当成一个试验,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无所谓。”
做为一个对投资收益率抠得非常死的人,怎么可能不过问,他恨不得连布景和灯光都要管,就怕钱回不来。
朱总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任红霞也终于彻底放下,不想再挣扎了,不能保证收益的原创不是原创,是原罪。
两人各自坐在位置上,默不作声,真像心死了,准备去离婚的两口子。
路菲菲没有成功加入这个家,反而拆散了这个家,觉得很不合适。
专门挪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跑过来开会,不能就这么空手而归啊。
路菲菲决定分别找两人谈业务:
朱总这边,劝他回归肉眼可见的赚快钱赛道,搞网剧,现在都不用审核,说上就上,体量小,回本快,还能接厂家产品的定制剧情。
任红霞这边稍微有点麻烦,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需要有一个对钱不那么计较的甲方,能赚最好,亏光了也不会跳楼。
路菲菲的脑中顿时闪出老吴的话:“我给他一千万,随便他亏,亏光了就回家继承家业。”
正好,小吴带资进了她公司的项目组,但是至今依旧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整天就在会议室头脑风暴,暴来暴去,连做哪个方向都没想好。
一个有主意没钱,一个有钱没主意,合适啊。
第293章
朱总看任红霞的态度就是——一个大网红。
拍什么不重要, 只要能给他带来同等量的收益就可以,哪怕表演嘴咬电池,能咬出个几千万来, 要他上去亲自咬都可以。
路菲菲给他建议:不要自己攒剧本, 攒出来的有风险, 而且还没有群众基础。
路菲菲建议朱总搞几本自带流量又好拍的, 反正便宜的很。
此时中国的网络文学刚刚起步, 但还没有起得很高, 影视公司和出版社并不愿意搭理网络小说作者, 《鬼吹灯》也好、《怨气撞铃》也好, 影视版权卖出十几万已经是业内令人羡慕的高价。
人啊!!!
就是即要、又要、还要、也要!!!
朱总跟任红霞一拍两散的时候, 跟路菲菲说的是:“任导是个理想主义者, 可是公司不能像她那样, 公司里几百个员工都等着吃饭, 不可能像她那样任性。”
现在, 理想主义者任红霞走了, 现实主义者路菲菲来了, 朱总又想要理想主义了。
“网络小说太肤浅, 没有思想深度, 拍它显不出我们文化人的担当……现在打开电视,连换几个台, 都是辫子戏,除了谈恋爱就是谈恋爱,还有那个什么甄嬛传,我看了tຊ网上评分才2.7, 那得是多糟糕啊……”
朱总滔滔不绝地向路菲菲描述着他所追求的光荣与理想,把最近播出的几部改编剧骂了个狗血喷头。
路菲菲等他说完, 拿出他唾弃的那些剧的收视率:
《宫·锁心玉》,2.52%;《步步惊心》,1.72%;《甄嬛传》首播收视率1.48%……
在卫视播出的剧,收视率超过1%就属于成绩还可以,二点几完全可以称之为大爆剧。
刚刚还在大谈理想的朱总,顿时噎住了,他沉默地看完表格,长叹一声:“现在的观众不行,太浮躁,就喜欢看没营养的快餐。稍微有点深度的都接受不了。”
经过路菲菲的细心挖掘,终于弄明白朱总心底真正的梦想:
赚钱是第一层需求——利,任红霞不能保证赚钱,路菲菲可以,他的心里就稳了。
所以,开始追求第二层需求——名。
路菲菲早有准备,拿出数据告诉他,想要名利双收不是不行,但是投入要非常大。
“飞机起飞得先有一个巨大的推力,然后才能一飞冲天到平流层,飞得又稳又快,如果一开始没有推力,那就没办法谈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