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552)
她们对马力是否强劲,百米加速能到多少的参数兴趣不大,更关心的是:灵活、安全、好看、占地不大、车厢能装。
对于“安全”这一块,碳纤维不是问题,可以拿出来跟金属车架一起做对比实验。
至于好看不好看这个问题,就不用找她们问了,看看当下高端人士都开什么车就行了。
审美本质上是个霸权,比如“侧帽风流独孤信”,他有权还帅,歪戴帽子这等特立独行的行为,反倒成为一时大众审美,而没名没姓还不帅的人如果非要逆大众审美而行,只会招来嘲笑。
目前看,她们最大的额外需求似乎只是在那种只能刚好塞得下车身的狭窄地段调头、停车,以及在车很多的时候超车。
这些都不是问题,现在只要给碳纤维车一个高贵的身份。
老爷车的卖点是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碳纤维车就得反其道而行之,走的就是时尚、先锋、科技含量很高、谁先开谁就是街上最靓的仔。
顺便还要强调高档大丝束碳纤维材料的稀缺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给车一点声控的空间。
现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声控还在研发中,市面上大多数语音软件都一言难尽。
跟后世甚至出了专门的方言版本完全不同。
五六个字的指令,说话的人必须普通话起码一甲,二甲都有可能有一两个字识别不到。
路菲菲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尝试语音输入时的痛苦经历:
语速不能太快,不然系统反应不过来。
也不能太慢,不然系统会快乐的自行断句,然后说听不懂。
如果涉及程序启动,或者要打开某个功能,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一句话,必须说到系统的心坎里,与程序员录入的句子一样一模一样,就“把”字句跟“被”字句都不能乱用。
程序员也算努力了,给同一句话设定了多个句式,不过人类这么多,总有意想不到的说话方式,系统又没有学习功能,只要没在资料库里找到,就只会装死。
不过现在路菲菲觉得,这车,怎么着也得装一个语音控制功能,最简单的声纹识别锁不难,蠢是蠢了一点,不过可以实现固定的人来说固定的话,就能解锁。
秦老板有些担心:“要是系统出现问题识别不了,那不是很影响使用吗?”
路菲菲觉得这不是问题:“要是系统出了故障,还有手动嘛,这年头,什么都得有个备用方案。”
“开车要是用声控……会不会不安全?”
秦老板的脑中浮现的场景是:一个人在开车,用嘴说“往左拐”“往右拐”,等拐过去,就要马上说“打正,往前开”,这简直太难了,嘴要叨叨叨叨忙个不停,比驾校教练还忙。
路菲菲这才发现,自己跟秦老板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她想的是先完成一些最简单的操作就行,比如发动汽车,比如让车灯全部打开,比如除雾、雨刮之类无伤大雅,没有任何行车安全方面的考虑。
“这……有必要吗?”秦老板的第一反应就是“哪个正经人为了这点小功能付溢价啊。”
路菲菲郑重点头:“还是有的。”
秦老板左思右想,不理解有什么值得的。
路菲菲:“就像进门的时候,你可以自己伸手拉门,但是有个穿着制服的门童站在一边给你拉门,是不是就觉得这个酒店贵起来了?”
“但是……”秦老板领悟了路菲菲想法,不过还是觉得有人伺候跟机器自动伺候的感觉不一样。
路菲菲说:“凡事,用则进,不用则废,你抢先用上这个技术,哪怕是最简单的技术,也等于是在设计的时候,给车预留了这么一个口子,将来要是技术进步了,你再不断安装扩展包、升级包,哪怕是操作台变好看了,要原车主加钱去换,这不就比别人领先一步了。”
秦老板还是犹豫:“技术上做得早,不一定代表就能稳,还有可能太领先而花光了预算。”
“做语音这个不一样,这是需要积累的,没有足够的大数据,机器就没有机会进行深度学习。你猜大数据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无数次的真实使用中来,每个人说出的第一句命令,就是他们习惯的说话方式,要是系统不认,那就说明系统数据库不全,需要学习。
“而且,一点都不超前,今年能做出来,正好。”
路菲菲的语气非常笃定,就好像她已经预知到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连秦老板这个总是能刚好踩在时代大潮上的幸运儿,都没这么有把握。
路菲菲当然很有把握,她知道今年会上映一部著名的灾难片《2012》,那部灾难片除了在最后搞了一波:方舟上船点是在中国,维持秩序的是中国军人之外,还有一个让人非常有记忆的点:那个用十亿欧元买船票的富豪,他的车,就是声控的,在非常危机的时刻,男主都怎么都发动不了车,富豪淡定的让所有人安静,说了一句“Engine start ”,接着,中控屏就出现了车标,发动机顺利启动。
没记错的话,那辆车是宾利。
那么强势的植入,要是能蹭上它的东风,就能让销售和媒体软文多一点话题。
现在全国在做语音系统的除了科大讯飞、紫金智能,还有一些零星的小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