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695)
在审查会上,公司当场拿出了已销售产品的行动轨迹记录。
首先,排除自家公司的产品是泄密渠道。
李贞英是轻松了,调查组更加头大了。
海上没有发现间谍船、不是水下的探测器,那会是谁……
会议间隙,路菲菲与上次见过一面的海军相关人员聊天,先夸一下产品在设计的时候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性,所以各种预防措施都准备好了。
顺便又好像不经意地开始聊一些关于间谍的八卦,她有意无意地说起:“想当年,龙潭三杰还有沈安娜,都是高官身边的秘书呢,哎,他们那会儿是不是还兼任司机?算是离秘密最近的人了。”
其实不用她说,这些人,自然是被调查的重点关注对象。
几乎毫不费劲的就把郭宝森给揪出来了,他身份特殊,早就有人想收买他。
对方不断劝说他,保证交易方式安全,又保证给他家一大笔钱,让他改善现在的生活。
他一直在犹豫,担心万一漏馅,肯定被抓。
直到他发现李贞英的公司蒸蒸日上,生意越做越大,他就愤怒了。
他在审讯中说:“她侵吞集体财产,下岗的时候,把最好的东西,都分给她自己人,不然,她凭什么能开起公司?她就不用受一点惩罚吗?”
李贞英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怎么着就侵吞集体财产了。
“我能开公司,是厂里的老员工凑钱,还有我娘家的钱!每一笔都能查到。”
得知郭宝森被带走调查,郭正林气得够呛:“这小兔崽子,吃里扒外!请组织严肃处理,我大义灭亲,这个儿子要不得了!”
再然后,他知道了郭宝森的供词。
郭宝森说,他一直听他爸说,是李贞英告诉他,外面有大把的机会,与其拿房,不如要钱,拿着这么大一笔本钱,去南方下海,肯定能发大财,不比守着一个偏僻到连公交车都不到的房子强?
于是,他爸才拿了钱,去下海。
就在他爸把钱亏光的那一年,那个偏僻的房子拆迁,那些要房子的员工都发了大财。
于是,郭宝森自己把这个故事在脑中完善:李贞英早就知道那里要拆迁,所以才告诉郭正林,拿钱,别拿房子。
郭正林哭得老泪纵横:“他怎么这么傻啊!我是骗他的呀!”
话,确实是是他这么说的。
理由无他,就是因为自己做生意失败这件事太丢脸了,所以,要随便找个人甩锅,多说几次,自己也信了,觉得自己的责任占少数,心理上会舒服一点。
谁想到,儿子一直记着这事,一直记恨着根本就没见过面的李贞英,还会因为这事,出卖在单位听到的海洋活动情报给外国间谍,闹成现在这不可收拾的地步。
再怎么懊悔也迟了。
郭宝森出卖海军信息,还收了钱,这妥妥地坐实间谍罪。
连带大领导都被调查,看看是不是他对着司机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事情,泄露了不该泄露的情报。
整个海事局乱成了一窝粥,原计划下的禁止生产销售的文书还没最终下发,还缺签字。
到底还能不能生产?
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过很快,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海事局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局有关领导,认为这个观测仪很好,养殖户们的普遍反馈是可以加大巡查力度,随时观测水产的存活和健康情况,比以前要轮一遍,挨个把养殖网拎上来要简单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客户海军,他们关心的是顶配版本。
上次他们得到了一大批无人机,在黄海对峙的时候,用了一回,特别好好用。
这次,他们还想加强水下的防御和监测。
除了情报、监视和侦察之外,要是tຊ能顺便再发射一点什么出去,就更好了。
中国军事防御政策是绝不打第一枪,但也不能由着别人恶心自己。
这个观测仪的机械臂能抓住东西,还有编队能力。
几个观测仪,抓着一张渔网,往潜艇的螺旋推进器上面那么一罩,还是很有操作性的。
有了海军和国土资源局,生产许可证完全不是问题,产品的销售领域也不仅仅限于生产养殖和捕捞。
中国海军采购的消息被路菲菲吹到了中东石油大户的耳中。
公司销售经理困惑:“沙特……它不是沙漠吗?”
扒拉地图才知道,他们东边是波斯湾,西边是红海,波斯湾的邻居们,不安份的挺多,值得买几架回去,偷偷观察邻居们的动静。
路菲菲与销售经理一起与沙特客户谈判的时候,把制造隐形材料的刘博士也捎带上了,把整个产品的售价往上抬了好几倍。
全场就听见路菲菲一通吹,吹得销售经理和刘博士都觉得她太敢了,真的有这么强吗?
她还能引经据典,拿许多沙特民俗谚语出来说事,越发让客户感觉亲近。
路菲菲对此不以为然:“我又没有夸大数值,只不过是为他们描绘一个宏伟蓝图罢了,哪有卖东西就是卖这个东西本身的,当然是要给他们一个应用场景,以及使用后能达成什么样的美好目标。”
中东石油大户掏钱,那是真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