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795)
“楼的造型还得特别一些,这样还能兼任魔尊的家、天尊的家、武林盟主的大殿……”
梦想很多,最后的美好梦想是每天几万游客,人均消费三百块,就能赚三百万了。
节假日说不定每天能有十万游客!
那就三千万啦!
全年六个法定节假日,还有双休日……
越算越开心!
就算投资要两亿有什么关系,建成后两年就能回来了。
路菲菲看着建造最终报价“2.16亿”,以及县里各位对未来收益的美好期望,非常无语。
如果是路菲菲公司里的员工提出这个方案,路菲菲会觉得他的脑子被枪开过了,直接打回完事。
不过现在这主意是县里出的,想让他们打消主意,还得考虑方式方法。
路菲菲先询问这2.16亿的出处:“县里有这么多钱吗?”
要是能一口气掏出来,这还是一个竹木厂就能包揽大半GDP的小破县吗?
那得是昆山县!然后撤县立市,GDP超过五千亿元,随手掏个两亿,不过是小意思。
对方已经想好了:“县里的财政一时不够,不过,我们可以发债啊。先借钱建设,栽了梧桐,才能引得凤凰来,很快就能还上了。”
好吧,这不是昆山县,是独山县。
这是想盖水司楼呐?
还发地方债?你们还得起么?
我看你们是仕途走腻了。
路菲菲努力克制着,才努力作好了表情管理。
她微笑着问道:“你们有没有调查过西递宏村那边的旅游收入?”
人家才是老牌旅游圣地,你们拿什么跟人家比啊。
“调查过。”县里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效率非常自豪。
“他们就是把旧屋修了修,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年旅游收入就达到了1700万人民币。”
路菲菲说:“对,文化遗产名录是关键,而且他们也就是修了修屋子,投入可没有这么大。过来看文化遗产,跟过来看一个人工硬搭出来的新楼可不一样。
就算是必应庙,也是有历史传说做为依托,塑像是新的,可庙是旧的,还有老旧石阶,至少还能找找文化底蕴。
你们说我办成的那个县能成影视基地,那是因为他们有基础,天然就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他们自己住的民房就是少数民族风情。
剧组想找群众演员,想找道具,随手就能找到,而且还通火车呢!交通发达是很重要的……”
然后,她还指出了预期收益的不合理之处,太理想化了。
理想的就好像当年“剧本杀”火的时候,加盟商骗天真无邪的人加入连锁的话术:
每月成本两万块,休息日每天必然从开始营业一直客满到打烊,妥妥十车客户,工作日每天少一点,至少也有三车客户,你什么都不管,就能赚十万,一个tຊ月稳稳当当净利润八万。
而实际情况是:
开始一两个月确实能赚,然后,眼睛一眨,周边如雨后春笋一般蹿出十几家剧本杀店。
一周一共能有三车已经算不错了。
投入小,又没什么门槛的赚钱生意,只要名声传出去,必然就有一堆竞争者。
路菲菲好说歹说,终于让他们打消了借钱盖楼的念头。
“那我们就什么都不干?就靠山吃山?”县里已经见过了钱,还想要更多的钱,让他们闲着那里什么事都不干,那可太难受了。
路菲菲笑着给他们推荐了几个思路:“爱丁堡的大象咖啡馆,是JK罗琳穷困的时候写书的地方,自从《哈利波特》火了之后,顾客盈门。
慕尼黑的HB啤酒馆,是希特勒搞啤酒馆暴//动的啤酒馆旧址上新建的,天天都有旅游团摇着小旗子去打卡。
还有巴黎的左岸咖啡馆,都有标注海明威最爱去的店、茨威格最爱去的店……
既然现在这里有这么多文艺界的名人来,那就应该好好用上。
要是凡是有名人来过的店,跟老板们说,别客气,该合照合照,该要签名要签名,统统挂墙上。
会有他们的爱慕者过来打卡的。
到时候还能推出与名人点过的同款套餐。”
“真的会有人点?”
县里的同志们发出疑惑的声音。
他们虽然看电视看电影听歌,也有喜欢的明星,但完全没有体验过这么疯的追星。
跟名人点一样的套餐能怎么样?
是能变成像大明星那样好看,还是能像大老板有钱?
什么都没有啊。
大城市里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为什么会干这种事?
“相信我,一定会有的。”路菲菲对明星经济、粉丝经济很有心得。
哪怕再招人厌的明星,只要他还能接到片约、广告……出现在大众视野,就代表着他一定有粉丝基础,毕竟甲方又不是弱智,找一个要啥没啥,只有黑粉的人。
这几天来的客人里,还有一个美国人和他公司的员工,他是美商会介绍来的,出来玩兼考察一下有没有好的商业项目。
各县市都迫切希望能与这些人搞好关系,然后让他们投资在自己这里。
僧多粥少……不,看着这些负责招商引资的同志们眼里的绿光,应该叫狼多!肉少!
他们施展浑身解数,除了展示本地优秀的投资环境之外,还拼命想办法跟美国人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