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882)
直播可以解决人民群众又想跟别人分享,又懒得折腾的世纪难题。
以及……可以转化成更大的商业价值。
首先用来测试直播的就是这次女子足球比赛,不仅能直播,观众自己还能随便切换现场几台不同位置的摄影机,换角度看。
以前要看什么角度,全都靠导播,现在自己就能做主,过二十分钟后,还能回看,回看就能自行决定加速或是减速。
组织比赛的公司都很紧张,对接人劝路菲菲别这么搞:“我们向好几个名哨发出邀请,他们听说现场有二十几个摄影机,都不愿意来。”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不管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他要是吹错哨了,不知道有多少张嘴会压在他头上,骂他收黑钱什么什么的。
路菲菲沉吟半晌:“你说得有道理。”
所以,要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给在场每个裁判、边裁配备直播设备,可以让观众看见在裁判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早在2007年,警察们就已经陆续配备执法纪录仪了,只不过到2014年才算被大范围应用。
由执法纪录仪诞生了最初的商用运动摄像头,最初的摄像头像素只有30万,最近刚刚升到了200万,还不如苹果3GS,人家好歹是300万。
跟许多年后动不动就四千万、五千万像素根本没法比。
现在数值最好的运动摄像头,是华强北一个小作坊出的,也就280万像素。
负责比赛全场的人还是觉得不行:“现在的器材拍出来的,还是看不清楚啊。”
“角度还是能看清的,再说,我们又不是不允许球队申诉。要是球员说裁判吹错,可以回看视频重判。”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在这个赛场上,“上帝之手”的奇迹是不会再出现了。
女足开哨第一天,直播间里涌入好多人,他们不是来看球的,是来切换摄像头玩的,留下的评论是:
“真有意思。”
“还能拉近拉远!”
“过于先进”
“男足什么时候能跟上?”
“今年的世界杯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先进。”
“快去给南非送温暖。”
……
刚开始,在电脑上观看视频的人数比较多,后来手机端的观看人数渐渐追上来。
这倒不是路菲菲本人的努力,是手机公司努力了。
电信为了努力推广他们的移动业务,积极与全国好些员工数量几千上万的大企业联手搞集团号、送协议机。
每月保证消费XXX元,坚持三十六个月,就送手机一部。
仔细算算,确实比单买手机便宜,而且感觉更划算,反正话费是自己用的,那不就是白得一手机?
除了年纪比较大的人觉得用不上,死活不要,其他人都是要的。
有了新手机,不得好好玩玩?
不小心点到视频,然后……一入大坑,深似海……小视频随便一刷,一两个小时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刚开始觉得自己有自制力的人们,纷纷开通定向流量包,不然这花费实在扛不住。
早在2005年,国产机就实现了“双卡双待”,现在是这个功能发挥的时刻了。
打电话用移动联通,看视频切到电信。
没有一家公司敢保证自家的基站千秋万载,永生不死,总有信号不好的时候,电信网络,慢慢从“看视频的流量卡”,上位成了“备用号码”,有人正经事很少,一个月都未必有十个电话,看视频很多,便将电信做为主号。
此时路菲菲再主动上门谈广告合作和专属流量套餐的事情,对方的态度,那叫一个积极热情,如夏天一般的温暖。
好的广告位已经没有了,这根本难不倒路菲菲。
“可以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搞移动新活动的知识小问答。不管是不是真心想要参加,只要想答对,都得把宣传视频看完。”
“还可以做拼图活动,把广告语按正确的语序拼出来,或者做成大家来找碴……”
目前,市场部的目标是能让人全神贯注地盯着广告就行,至于是不是能实时达成目标。
要是几亿人都认真看了广告,转化率却不行,那就是套餐是不是划算、营业厅和呼叫中心是不是够努力的问题。
足球比赛在开比之前,不看好的人还是不看好,他们坚信男足再烂再垃圾,也能轻松踢赢女足。
至于来看女足比赛的人,不是来看足,而是看女。
还断言主办方就是想搞擦边软色情,证据就是“我觉得”“肯定是这样”“不信走着瞧”“那点小心思谁看不出来”。
尽管女足姑娘们未必看到这些言论,但是路菲菲觉得不舒服。
前几轮比赛过了之后,路菲菲让人把一些精彩片段剪出来,还跟甲A联赛里的一些怠惰的画面拉出来做对比。
除了闭上眼睛自欺欺人的那些男人之外,谁都不敢说甲A的这些队伍上场能踢赢女足。
光看身材就很惨烈,有几个男队员的肚子又大又圆,好像怀胎六个月了。而女足队员不经意被风吹起衣摆露出的六块腹肌,线条分外清晰。
足球不是蒙古摔跤,连用“脂包肌”,“看着一身肥肉,实则力量与防御双强”都没法吹。
就连不爱看足球的人都好奇这个身材是怎么练出来的。
健身房、健身器械和蛋白粉的广告这不就来了嘛~
当“健身轮”“健身毯”开卖第一轮的时候,路菲菲就找到紫金微博,建议他们搞一个专门出让闲置和二手货的专项网站,通过微博就能直接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