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逆袭,科举路上她美又飒(175)

作者: 会散 阅读记录

仔细一看安初夏乐了,看来有的人打定主意想走的歪路,你是想拦都拦不住。

二十年银子虽然不多,加上她平时攒的月钱,无论是自己老老实实找点事做,还是找一个老实的汉子嫁了,都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是有些人她偏偏想要过富贵生活,自身又不愿意努力,出身又不够。

靠自己那点美色得来这样花团锦簇的日子,只会如那镜花水月一般又怎么会长久。

戴着满头珠花,翠环,画着精致浓妆的柳雪,昂着一张精致的小脸,好像已经知道安初夏如今的处境。

明明脸上带着幸灾乐祸,声音却娇柔做作的说道:“听说安大人这段时间,为了县衙仓房被烧的事儿,过得非常不好。

怎么不早来找我呢,也许我帮着劝劝我家老爷,他会愿意借你点粮食救救急。

现在你自己找上门来被拒,倒叫我不好劝了。”

“不好劝,就别劝了!看你这骚首弄姿的样子,也不是什么正经夫人,恐怕劝了也只是浪费口水。”

朱铁花这张嘴在和杜冷霜这个损友,互怼的时候就没有赢过,可要是在自己看不顺眼人的面前,那也照样能把人怼的半死。

柳雪想要对朱铁花说几句狠话,看见她冷着脸左手按着腰间挂着的刀柄,身材高大的站在那里,心里又有点发怵。

柳雪把目光看向,还如以前一般看着她的安初夏,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那目光冷飕飕的。

看见几人无视她从身边走过,她气的直跺脚,在后面恼羞成怒的说道:“同样是女子,你有什么高高在上的,活该你没有粮食去交差。

最后还不是和我一样,为奴为婢,沦为有权有势男人的玩物。”

安初夏转过头眼神又冷又厉,柳雪忽然对上这样的眼神,心里激灵灵打了一个冷颤。

她从来没见过有人的目光凌厉到,如实质的刀剑一般,让人感觉自己的心脏被穿透。

安初夏眼角瞄到一位打扮端庄的夫人,站在假山后面的走廊上,她应该是这个大商户的夫人。

看她锐利的眼神,盯着还在那不知所措的柳雪,安初夏知道柳雪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安初夏回到衙门,师爷苟远同看见她垂头丧气的回来,脸上闪过一抹得意后又恢复成担忧的样子。

“大人,还是没筹到粮食吗?

眼看就要到月底了,十一月前再不把税粮交上去,上面就要来问罪,这可如何是好!”

安初夏哭丧着脸向他摆了摆手,脚步沉重的朝着后衙走去。

眼看交粮税的日期已过,这天陈县丞荣光焕发的来到县衙,哪里像刚生过一场大病的人。

此时他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对安初夏没有了一点恭敬,认为交不上赋税,府城很快就会派人来抓拿这个丫头片子问罪。

陈县丞坐在县衙里的主位上,安初夏也不和他争,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她这样的态度更让陈县丞得意的认为,安初夏已经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会如此避让他。

这让陈县丞又找到了,以前那种没有县令压着他,随心所欲的日子。

就在陈县丞异常得意的时候,他接到自己在府城给同知做小妾女儿的来信。

看完信后他跌坐在自己书房的椅子上,久久回不过神。

口中不由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

第154章 154陈县丞被抓

陈县丞此时整张脸都扭曲的狰狞,紧紧握着手中的信。他没想到自己玩了半辈子鹰,却被一只家雀啄了眼睛,被人摆了一道。

“这一招暗度陈仓,玩的实在高明!”

陈县丞再一次见到安初夏的时候,看向她的目光似乎像萃了毒一样,冷冷一笑,说的话好似从牙缝里挤出来般。

“大人,什么时候把今年的赋税粮交上去的,我怎么不知道?”

安初夏好像没看出他脸上的怒色,还和往日一般带着人畜无害的微笑,声音不紧不慢的道:“就是你请病假后,说已经病重得无法处理公事,为了专心养病衙门里的事通通不再过问。

你派人交到衙门的病假贴上,都写的清清楚楚,要不要我让人拿来给你看看?!”

陈县丞想到当时告病假时,只想到以后出事好推脱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才有了那样一份正式向衙门请假的告假贴。

“不用了!”陈县丞阴沉着脸走了过去。

“大人,他……”安初夏抬手阻止朱铁花对陈县丞的评说。

轻声说道:“走吧,不是说那几家大户送粮食来了,咱们去看看!”

安初夏几人被朱铁花带到一处宽广的地方,的确看见罗瑞生和马翔,还有乖巧站在杜冷霜旁边的徐良策,还有他们身后人马拉开的一车车粮食。

怪不得安初夏怎么看杜冷霜那也是个娇俏的小美人,怎么会没人娶,原来是在等这么一个呆萌萌的少年开窍。

“县令大人!”罗瑞生几人看见安初夏,连忙走过来行礼。

“不必多礼,谢谢几位仗义出手捐助县学,等到县学重新开学,你们可以推荐本家三个名额入县学。

如果现在没有合适的子侄,这个名额可以在十年内有效,就算以后我调离威县。

你们捐赠过县学也会被写在县学志上,你们所做的功劳并不会被泯灭,不用担心我调离后这三个名额就会失效。”

罗瑞生和马翔原本只是本着做人做事留三分,不想惹恼这个新任女县令,才愿意拿出几万斤粮食捐赠,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对着安初夏深鞠一礼,他们原来这些粮食是白捐出去,现在知道是为了重新修缮县学,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对他们以后也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