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南江厂一行人还能维持住情绪。
不过是坐冷板凳罢了,熬一熬,总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这边。
可客商们来来往往,不止有西方面孔,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地区的客商,可所有人的视线或许会落在他们这一行人身上,其中所显露出的却还是对华国的好奇。
对于一些地区的客商而言,华国是一个相当神秘的国家。
和南江厂一同在展位前的,是大连厂和羊城厂的带队领导。
看到这副景象,几人的脸上都有一丝窘迫:“看来咱们今年又没什么人光顾了。”
虽然他们自认产品物美价廉,可船东订船时考虑的也不全是价格因素,还有造船历史、产品性能这些。
华国展现在海外市场上的产品还是太少了。
参展的第一天,华国展位前留守的各厂职工最多,因为这一天是客商们兴趣最旺盛的时候,第一天都无人问津的话,后面几天,光顾的客商只会越来越少。
林叙他们对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当感兴趣,但第一天也不是一个适宜满足兴趣的时间。
临到中午,光顾华国展位的客商依旧寥寥无几,倒是有几张亚洲面孔在华国展位前停留了片刻,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了什么,可从对方的眼神看,那显然不是什么好话。
“韩国人?”徐军杨眼神示意。
“一看就是。”陈辽道,“我听他们之前来过的人说,这些韩国人喜欢抢订单,不止抢日子国的,咱们的订单他们也会抢。”
眼下韩国造船业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他们原先就有些看不起华国造船业,自身发展起来之后,这份优越感就更加明显了。
施家望则在这时候看向魏荣华:“到中午了,客商们都去吃饭了,展厅里也不会有什么人,你带着他们先去吃饭吧。”
“行。”魏荣华点了点头。
“出门在外,饭得吃饱了,这个钱咱们不用省。”
在外一天就是一笔天价的开支,施家望也舍不得钱,不过来都来了,该有的开支都花去了大半,何必在这种小事上太抠?
潘荣华于是领着一批人去吃饭了,林叙和徐军杨他们都在其中。
施家望带着的另一组则继续留守在展台前。
展厅里人流量愈发显得少了,施家望心里默默盘点着这一次的收获——和预期的开局相比,这一次展会,他们南江厂的开局着实有些差了。
就在他走神的时候,一小队面容深邃、辨不清出处的客商突然过来了,施家望打起精神接待。
他对订单不抱希望,不过人家既然过来了,接待的礼仪还是要做到位的。
他注意到,客商的目光看向了他们南江厂一摞说明书里被压到最下面的螺母说明书。
第84章
高利润
第八十四章
在南江厂准备的说明书里, 最上方自然是6.4万吨级的“南江”号,然而客商们来来去去, 对“南江”号的兴致都不算高,毕竟“南江”号虽然在国内口碑出众,在国际市场上,却不乏比“南江”号吨级更高、口碑更出众的巴拿马型散货船。
林叙请霍县那边生产的螺母也一样被南江厂带了出来,放在盒子里,虽说施家望对林叙鼓捣出的东西有信心,可螺母毕竟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品类。
这东西纯粹是林叙私下琢磨的,他把说明书放进来的时候,厂里还有人和他开玩笑, 问他是不是放错了地方。
……
客商盯着他们的螺母和说明书看了有一阵了。
刚刚就算是他们精心准备的“南江”号完整介绍,也没有客商为此停留超过十分钟。
对方叽里咕噜说了好一阵,因为不是英文, 施家望和潘荣华都tຊ听不懂。
潘荣华看向施家望:“老施, 他们这是什么情况?”
施家望摇了摇头。
“这是林叙造出来的螺母吧?”潘荣华道, “我前一阵听厂里其他人说过。”
当然,能传到潘荣华耳朵里的,未必全是好话就是了。
“是他造出来的。”施家望低着头,“人家生产工厂说这批螺母品质不错。”
可这螺母究竟能不能被客商看中, 施家望心里也没有数。
为首的客商抬起头,像是要说什么似的,片刻之后又低下头。
在生意场上,这表达了什么意思, 施家望和潘荣华这样的老江湖怎么会看不明白?
难道又不感兴趣了。
然而, 只过去了片刻,客商队伍面前又出现了一群人, 双方不知在讨论些什么,其中两人把他们带来的几个螺母从上到下仔细看了一遍。
“能为我们介绍一遍吗?”其中一人用不太熟练的英语问道。
这次施家望和潘荣华都听懂了。
“林叙呢?还在吃饭吗?”
“还在吃,没回来呢。”
“赶紧去叫他。”
展位这边只能先给客商说一声抱歉,因为除了林叙之外,其他人对这批螺母都不太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施家望内心相当忐忑,担心客商会忽然跑掉,可围在华国展位前的客商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个点人流量少、人群的集中引发了好奇,围在展位前的人数越来越多。
潘荣华算是见过大世面了,看到这样的场景都有些懵了。
不就是颗螺母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