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是他天生对造舰艇这事很敏感,要么就是他事前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是在这次两厂合作之前。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属于他这个年纪很难做到的。
……
林叙持续性地在大连厂各个车间围观,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到驱逐舰的制造,但对于tຊ驱逐舰制造的整个流程,林叙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他带来的笔记本也渐渐写满了,又找来一本印着“大连造船厂”封面的笔记本继续写。
白天林叙泡在车间里,或者和其他技术员一起解决舰艇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到了晚上,只要陈辽卫强他们不喊着一起聚餐,林叙一般都在看笔记、查资料。
大连厂有电视机,附近也有放电影的影院,最近《霍元甲》特别火,厂里不少人都在聊着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林叙有时间也会凑过去看两眼,但绝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宿舍忙自己的事情。
林叙一点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无聊。
用现代人的话说,林叙就属于典型的卷王,不过他只是自己卷,并不强迫其他人和他一起卷,而且平时陈辽卫强来找他玩,他也从不扫兴。
因而大连厂这边的技术员虽然知道林叙卷,和他相处却都很融洽,双方互换了座机号码,等林叙回了南江厂,他们也能和林叙经常联系。
“干脆别回去了,留下来吧。”有人在林叙耳边嘀咕,“我们厂计划造LNG船呢,要不要来参与参与?”
林叙:“……我们厂自己也会造的。”
陈辽给厂里打电话的时候,都忍不住和顾大成吐槽:“你都不知道林叙在这有多受欢迎,不是我说,从上到下,男女老少,个个都想让他留下来,哎,我们厂里也该有点行动了。”
顾大成反问他:“比如呢?什么行动?”
“涨工资?不给他涨也没关系,给我涨就行。”陈辽表示,“大连厂这边的饭好吃,更合我的口味,科长,涨点工资呗,给我发点出差补助也行……”
陈辽话还没说完,那头却已经挂断了电话。
他对此相当无语:“我不是为了自己提的,我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徐军杨被一借再借,他的出差补助难道不该多发点?”
林叙:“……你别提我名字就行。”
陈辽对他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已经提了。”
林叙:“……再涨工资,我的工资就要超过科长了。”
“那好办,你来当科长。”
林叙:“你敢不敢把这话说给厂长听?”
陈辽自然是不敢的,他连把这话说给顾大成听的勇气都没有。
……
又过了一阵,被叫出去搞研究的徐军杨回来了,林叙觑他神色,知道他这一趟必然有收获。
具体情况林叙没细问,看驱逐舰上装了什么就知道了。
徐军杨回来之后,林叙在生产车间晃来晃去的机会也少了,他被叫过去研究船体的加固了——一众技术员里,林叙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足,之前不管是猎雷艇还是导弹艇,隐身性能都比其他舰艇强上一截。
林叙倒是对反潜防空系统更感兴趣,只要有时间,他就跑去徐军杨那边看一看,看得越多,林叙越意识到,他有必要好好学学信息化了。
厂里倒是有意送他出国学,船舶信息化领域,海外的发展进程确实比国内快一大截。
但林叙目前负责的还是设计这块,学信息化的话,就意味着他要从一个领域从头开始。
从林叙的角度看,徐军杨学比他更合适,而且改方向的话,林叙就未必会一直留在船舶方向了。
他们船舶系的那位老学长,就是从船舶设计领域转向潜艇制造领域的。
第93章
回南江
第九十三章
驱逐舰船体的加固, 既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也涉及到续航能力和行进速度等方面, 林叙提供了猎雷艇和导弹艇建造时的经验,这些经验并非全部能应用于驱逐舰的建造上,但即便只有一小部分用上了,林叙也觉得相当荣幸。
系统方面,他本人不太精通,却在大连厂盯完了全程——这次参与到驱逐舰系统设计的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团队,对方对于信息化相当精通,直接推演了攻击的全过程。
林叙看得连连惊叹。
他听说对方想挖徐军杨,可惜徐军杨没同意。
林叙默默盯他:“你干嘛不同意?”
徐军杨:“……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副科长, 这时候不应该留我吗?”
“赶紧报告厂长,我们当中出现了一个叛徒!”
徐军杨不想到对方那边,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在海城安了家, 妻儿都在海城, 日子已经逐渐安定下来了, 另一方面则是对方太过专业,以他的实力,他不认为自己能很好地融入团队。
“我觉得你的水平是足够的。”林叙对他道,“你不用妄自菲薄。”
陈辽:“……你到底是不是南江厂的?也替咱们厂说说话行不行?”
总而言之, 在驱逐舰项目启动的前期,林叙几人耗费的精力更多,等驱逐舰开始造了,林叙几人的任务就逐渐轻了, 他也从提供思路转为学习为主。
但不得不说, 林叙在大连厂度过的这段时间相当充实。
在这之前,他对驱逐舰的建造毫无概念, 只能通过图片和媒体提供的信息去了解它,但现在,图纸、系统、动力……除了不能亲自动手把图纸变为现实之外,林叙了解了这艘舰艇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