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辽却道:“都到下班的时候了,你就别想了,多回去休息休息,不然我可找你小舅了。”
林叙:“……你这语气比我小舅还小舅。”
陈辽:“那你来叫一声听听!”
林叙一个飞腿扫过去,陈辽赶紧闪得老远。
上回林文华来了一趟厂里,陈辽和他认识了,后来有一回林叙不在办公室,陈辽替他接了电话,还知道了林文华打过来的号码,自那之后,他就时不时以林文华“威胁”林叙,成为了林叙在南江厂的监督员。
林文华最关心的是林叙的身体。
他来一趟南江厂,人人都说林叙负责任,说他辛苦,林文华当然清楚这一点,在家备考的时候,林叙就是这样。
他就担心林叙一不注意就扑在工作tຊ上,把身体给搞垮了,他遇上谁都要嘱咐一声,让他们帮忙盯着林叙。
第113章
造船造船
这艘新船, 厂里虽然仍然交由林叙负责,但林叙却不必像前一艘船建造那样从头忙到尾。
设计部分是由新加入的员工和陈辽他们这些老组员共同完成的, 林叙负责进行全面的审核——这艘船建造期间,船舶总公司并没有派专家组过来,却有来自其他船厂的员工观摩、学习,以期国内有更多掌握液化气船建造技术的熟手。
大连厂这次也派了人过来,可惜卫强没来,他告诉林叙,自己找厂里打了申请,可惜他们厂领导根本就没批。
相比前一艘液化气船,这艘船建造的效率要更快一些。
流程是现成的, 注意事项也是现成的,唯独和前一艘液化气船不同的地方需要南江厂去重视——这是一艘运载乙烯的船,冷却温度为-104摄氏度, 而通常来说, 这类船的多数冷却温度是-48摄氏度。
液罐依旧是卧式圆柱形, 还要设置再液化装置和燃油深舱……这些细节,建造之前林叙就已经关注到了。
林叙很快发现,虽然这艘船不需要他全程跟进,可他的忙碌并没有因此减少, 因为他是负责审核的那个人。因而,不管出于自愿还是非自愿,从设计开始,林叙就在不断地解答疑惑, 就等于他被动还是参与到了这艘船建造的全过程。
林叙:“……”
而且忙到后来, 项目组里技术好一些的熟手——大半都是参与过第一艘液化气船建造的员工们被抽调去参与厂里对G国的另一个项目——24000吨的汽车滚装船。
陈辽去参与这艘船的建造了,徐军杨则一开始就被安排去了这艘汽车滚装船的项目组, 因为这艘船需要重点攻克的部分包括自动化系统。
自林叙进厂以来,南江厂参与的项目类型越来越多,船自不必说,除了造船之外,厂里还造过烟囱铁塔,甚至还为天文台造圆顶,还造过化工设备。
林叙的主业务一直是造船,不过单他们技术科,参与过其他项目的员工也有好几位。
陈辽他们去造汽车滚装船了,唯独林叙还留在这个项目上。
林叙并没有抱怨的意思,对厂里的安排,他一向是言听计从。
事实上,这艘出口G国的LPG船依然有很多值得他琢磨的地方。
比如说对液舱的设计,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林叙和厂里的技术员们一项项去比对,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数次分析和研究。
而为了达到参数要求,这艘船的尺度大小、船体重量以及线型等都要进行精密的计算,这一关也是林叙和项目组里其他员工一起过的。
这艘船建设的途中,林叙参与过的那艘驱逐舰正式下水服役,作为设计者之一,南江厂的员工们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奖励与鼓励,而林叙忙得连奖励大会都没空参加。
他自嘲,自己是学造船的,可一艘船建下来,船舶的线型和动力要了解,稳定性要了解,结构要了解,系统要了解,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他们船舶专业学的主要是物理学的知识,然而,真正参与到造船的实践之后,他们各个专业的知识都要涉及,就比如一艘液化气船,每艘船运输的货品不同,甚至有不同的气体在同一艘船上运输,气体的性能不同,对船舱的要求就不同。
林叙一旦进入造船的节奏,他整个人就会变得无比专注。
前一艘液化气船建造成功之后,林叙成为了整个南江厂最了解液化气船的员工,而现在,他的了解又要更上一层楼。
对他而言,每参与到一艘船的建造,他就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造船。@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愿意为这件事付出自己的全部心力。
……
南江厂为G国建造的液化气船订单顺利完成之后,厂里对林叙又有了新的安排。
在成功造出第一艘液化气船,并且正式迎来海外订单之后,厂里对LPG船订单的野心更大,希望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造一艘独立自主的LPG船,眼下G国的订单一切顺利,厂里想要竞争更多来自海外的订单。
此刻出现在林叙手中的,是南江厂想要争取的一个新项目。
一艘半冷半压式1.5万立方米的多用途液化气运输船。
这艘船可以用来运氯乙烯、丙烷等LPG和部分化学品,可以同时运三种不同的货品。(注1)
“这个项目不仅我们厂在争取,据说日子国和K国的船厂也在争取。”施家望道,“厂里很希望把这个项目拿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飞去G国谈判,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拿出这艘船的建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