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合同文件上,林叙也有了签字的权力。
他现在终于意识到,程安民和施家望此前要他参与的工作内容,其实是在锻炼他的能力,至少成为总工的第一步, 林叙没有手忙脚乱,而是有条不紊地在完成自己的职责。
南江厂是一家很大的船厂,毕业那年刚分到厂里的时候, 林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认知, 而现在, 从他开始履行总工职责的第一天起,他才发现,南江厂的大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任命书下来之后,程安民也找林叙谈了一次话, 向他强调总工这一职务的重要性。
“其实也不用我细说,你自己干过就知道了。”程安民笑道,“在总工的位置上,你可不能太过任性啊。”
林叙:“……厂长, 我什么时候任性了?”
可能确实有那么一点, 但在林叙看来,那属于他在造船领域的坚持, 他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他的想法可行,自然就希望将之运用于造船上。
造船从来就不是一个死板的过程,它是灵活的、生动的,否则日复一日干着无聊的、机械性的工作,林叙也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
程安民默默叹了口气。
他对林叙其实很放心,林叙偶尔会冒进,但绝对不会瞎折腾,正是因为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在南江厂,只要是林叙负责的船,厂领导总会充分尊重他的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尝试——但那是因为他当时的职务还不够,他背后站着厂领导,不管遇见什么情况,厂里会给他兜底。
而他当了总工之后,恐怕就要慢慢学会妥协了。
不过在船舶这个行业,妥协不可避免,不是对专利妥协,就是对经费妥协,造船的经费不可能无上限,国内船厂也不可能实现全领域的独立自主,到这个时候,自然会有所取舍。
但程安民和另外几位厂领导始终坚信,林叙一定能在总工这个位置上干好。
不管怎么说,对方对船舶行业的热爱是独一无二的。
林叙这次升了总工,很大程度上依仗他来南江厂之后参与的那些大项目,他有,而他的竞争对手们没有,这成了他的优势。
但程安民想说,林叙能参与到这些项目里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身有足够的天赋,在造船这桩事业上,他一直在拼搏,一直在奋斗。
旁人做不到他那样全身心的投入。
林叙能参与,其他人参与不了,这是他一开始就和其他人产生的区别。
……
林叙升总工的消息,先知道的自然是他们厂里人,之后就是他的同学们。
卫强语气有些酸:“你又快我一步了。”
卫强也有资格竞争他们厂总工的位置,他希望这事儿能尽快到位,毕竟他比林叙大了十岁,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年龄优势了,等以后他满了50岁,年纪反而会成为劣势。
在船厂这种生产单位,总工还是要选年富力强有冲劲的中年人,不能找一个病怏怏等着退休的老头儿。
华洋特意打电话和林叙说了声恭喜:“以后我们学校有要和南江厂合作的项目,我第一时间就找你。”
林叙答应得很干脆:“你们尽管来。”
至于其他同学,大家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岗位,却都纷纷打来电话向林叙道贺。
他们班毕业十年没有聚,卫强他们就计划着,等毕业二十年了,大家一定要好好聚一场——前面十年,大家都在为事业拼搏,忙碌不断,而到了现在,不管是分配到船厂,还是去了研究所高校的,眼下都算是小有成就了。
林叙班里也有留在国外的同学,他们和林叙这批还在国内的同学联系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音讯——只要同在造船行业,不管各自在哪家船厂,很大可能就会在合作中遇上,当然,也有可能互为竞争对手。
家里人的反应就要平淡一些:“你当总工了?挺好挺好。”
因为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小舅舅妈,对林叙这个总工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林叙原来是科长,在他们看来,总工比科长差不多升了一级?科长的话,镇政府里也有科长,都算不上镇上的领导,南江厂的级别当然不低,可林叙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孩子,林叙基本上也年年回家,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变化。
反正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林叙当领导的概念,只觉得他好好做事,不辜负国家给他发的钱就足够了。
……
林叙上任总工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前往H省参与一艘游轮的建造。
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南江厂方面对于这个任务只有简单的描述,并未对林叙透露更多细节,林叙内心里猜是豪华游轮,但他并不确定。
这类船的建造,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外,也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换而言之,之所以造LNG船,是因为国内有运输天然气的需要,居民有使用天然气的需要,而豪华游轮——必须在旅游业和经济收入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才会产生消费需求。
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会惦记着坐船出去旅游?
正如南江厂提议建造LNG船这个想法被很多人认为超前,在林叙看来,现在造豪华游轮也有些超前。
虽说船舶行业逐年发展,民用船领域攻克了一个接一个难关,但不管怎么说,这艘船等派上用场,不能放在那闲置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