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平看向林叙和林培:“数学答案你俩还记得不?”
林叙去了海城交大,林培去了海城大学,后者的数学系相当有名气,能被录取,他俩高考数学必然考了高分。
钱鸿叹了口气:“我考完没觉着自己数学做得不行。”
数学确实是他的短板,可这得看是和谁比,和林叙他们比,钱鸿确实是比不过,但和同一届高考生相比,钱鸿自认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几人回了tຊ之前复习的那个杂物间。
林叙他们不在这间屋子里复习了,杂物间又开始放农具木桶这些,几人进去的时候,林文华刚好也到了。
他在大屋那边和亲戚吹了一阵牛,有明后年报名高考的人家找他要林叙和林培的复习资料:“人家说什么都要,你们给两张草稿纸也行。”
复习资料在角落里摆着,林叙复习的时候不觉得多,甚至嫌题目太少,现在一看,真的是满满当当一大摞,写完的草稿纸都堆得高高的。
这些复习资料,林叙都让林文华拿走了,林文华愿意给谁都行。
几人坐在桌前,回忆一个多月前考过的数学题,得益于强大的记忆力,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慢慢把13道题拼凑了出来。
林叙和林培只有一道题的答案不太一样,赵海平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多一些,但考虑到赋分是按步骤来的,不会因为答案不一致就把分数扣光。
琢磨了片刻,林叙道:“钱鸿,你这张卷子分数肯定上了80。”
“我也觉得应该有。”钱鸿皱起眉头,“难道我答错地方了?”
考完语文那天,他们考场上发生了一件突发状况,有个考生交卷特别早,钱鸿当时还觉得疑惑,后来才知道对方没看到最后一页的作文,对方想进考场重写,可按规定已经不行了。
“别瞎想。”赵海平拍了他一下,“答题纸就那么大地方,怎么可能答错?”
“寄录取通知书需要时间,再等等就来了。”
着急确实没什么用,钱鸿也只能先平静下来。
赵海平道:“我看林叙你通知书上是2月末开学,大学开学时间都差不多,这个月我俩的通知书应该能到了,就是不知道是年前还是年后。”
“过年公社也有人值班,放心。”
“可惜咱们没有相机,要是有的话,等我俩录取通知书到了,一起拍张照片。”
他们和宁安大学还有长江大桥的合影已经寄到了,都被几人珍藏在笔记本里。
“等你俩去了海城,记得给我们写信、寄照片。”
“没问题,等放假了你俩也能来海城玩。”
赵海平说到写信,林叙忽然想起来,之前他答应过汪老师,被学校录取了要知会一声。
他快速写好信,趁着天还没黑跑了一趟邮局,把信寄了出去。
第25章
飞起来了
等亲戚和朋友们陆陆续续回了家, 林家人才有空坐下来自己庆祝庆祝。
说是庆祝,其实不过是把为过年包的包子、蒸的年糕提前吃了罢了, 外婆还冲了蛋茶泡了馓子,刚炸好的肉圆也上了桌,简单的一餐,却是林家人过年才能享受的美食。
煤油灯不够亮,屋里也不够暖,每个人的脸却都被映得红扑扑的。
外公和小舅平时很少喝酒,这时候也找来一瓶高粱酒倒上,边喝边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放在平时,外婆和舅妈是不许两人喝的, 今天却没有阻拦。
外公其实不太能喝,喝着喝着人有些醉了,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说了好多平时不会说的话:“玉文走的时候才30多岁, 她放心不下孩子, 要我帮她照应照应。”
“……叙叙那工作没了,我心里多慌,我说是照应他,可他回不了城, 户口也没了,跟我过苦日子就是照应吗?我都没脸见我闺女。”
“好在叙叙自己争气,培培也争气……”
外公絮絮叨叨说了一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喝醉了, 过一会又嘿嘿傻乐起来。
林叙两辈子第一次听外公说这些, 上辈子,因为外公外婆的死, 他心里藏了一辈子的愧疚。@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没想到,外公内心居然也对他抱有愧疚。
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的话,这辈子恐怕也不会听到外公的心里话。
外公外婆一直觉得没有给他提供好的生活,没让他过上在城里的舒心日子,可他们并不知道,对他来说,只要两位老人都在,他内心才有真正的安稳。
工作没了他可以自己去挣,可如果外公外婆没了,他再后悔也无法挽回。
那样的日子林叙已经经历过一次了,所以他比谁都明白。
外婆端着刚煮好的甜汤过来:“你外公喝多了,别听他瞎说,让他少喝点他偏要喝,文华你也是的,又给他倒了。”
外公说的话多少也触动到了外婆,林叙看到她在默默擦眼泪。
小舅被骂了也不生气:“今天高兴,多喝点没啥。”
不止外公高兴,小舅心里也快活得很,他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过这么风光的时候!
他虽然不知道林培林叙考了县里多少名,可光看两人录取的大学,那也是相当了不得!
其实,就算林叙和林培没考上名校,只是去普通大学读书,林文华也会为两人感到骄傲。
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他也愿意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