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带着空间去逃荒(447)
付满满一个人进了一个帐篷。
在帐篷里,开了吊灯,搬了桌子,拿出大张的纸,并把今天用无人机拍下来的视频,拿出来看。
根据拍摄的画面,开始绘制盆地的地形,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平原,都在纸上绘制出来,再把要建设的城池的地方也圈了出来。
为了让规划更加的合理,她翻了很多的参考资料,把古今中外的城池都拿出来做参考。
最后结合了众家所长,她把要建的城墙区域画了出来。
一个城镇的规划,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一切都是为人服务,她把整个城做了几个区块化布局,一个行政区,以后会作为星月城的市中心,然后再划分几个经济区,有农业生产区,有商贸区,有高新开发区。
第425章 渡月江
把每个区赋予特定的功能性。
有了这个思路,付满满思如泉涌的,把整个城几个区给划分好了,靠近水源的已经作为农业产业园区,靠市区附近的,划分一个商贸区,再划分一个开发区,开发区里,以后会建厂,各种各样的厂,都会开在这里。
为了方便以后的污水排放,区域划分在河的下游。
划分好了,付满满便把主城区的行政区的几个大楼的位子给定了,她的城主府,那一定要建的高大风光气派,自己的绝地的权利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然后以城主府为中心点,辐射出去,广场,街道,居民房,医院,学堂,商场,商铺,这些都划分好。
其他区域也照着这些配置建设,只是城主大楼变成了行政大楼,以后每个区,都要设置基础的行政为民服务的机构。
司法厅,安全局,还有为民服务中心,这些都要有独立的办公房子。
不知不觉的,从天黑画图到了深夜,再一抬头,天边启明星都已经出来了。
她竟熬了一夜!
付满满忙进了空间,去挑选要渡河的船。
这船要大,要一次能装一千多人,以后这个船要承担航运的重任。
眼前的一千多人,根本建设不起这样的一个新城,起码需要三四万人,以后的星月城是能容纳几十万人的大城。
付满满挑了一艘明代的远航大船,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的船,这船舱里,还有很多的粮食,布匹,瓷器,茶叶,香料。
太好了,这些正是她需要的。
以后要建新城,需要的食物是天文数字,她得把空间里的食物,往船上搬,起码要让刚来的百姓们,能度过前几个月。
等大家开了荒,种了地,后面就能自给自足了。
第二天,天一亮,第一个走出帐篷的人,吃惊的看到湖面上多了一个庞然大物。
他揉揉眼睛,再次确认,走近了瞧,竟然是船,好大的船。
“大家快起来,湖里有船,超大的船。”
帐篷里的百姓们,听到了叫唤声,纷纷迫不及待的冲出了帐篷。众人看到了湖面上屹立的巨大船只,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常忠跑出帐篷,看到湖面上的船只,短暂的吃惊后很快的淡定了下来。
一定是满满姑娘,从神迹里变出来的。
天亮,付满满便让队员们组织百姓们上船。
等都上了船,付满满便驾驶船只,往河对岸去。
以这个河的宽度和长度,付满满觉得应该定义为江更加的合适。
“以后咱们就叫这条河为,渡月江。”付满满命名道。
常忠点头称好。
其他的人纷纷附和。
帮主说什么都好,关键这么叫真的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帮主起的这个名字,真是有意境,好名字。”旁边以为中年大叔摸着胡须看着滔滔江水道。
付满满看向对方,见对方衣衫褴褛,但是姿态提拔,还会说上句诗,想必是识文断字的。
她把船舵让给了常忠,教他如何的使用。
常忠一学就会了,觉得这船还挺好开的。
付满满则去跟这位大叔攀谈起来。
这次招募的难民,她还没有好好的一个个查户口呢,她可不希望自己的队伍里,混进什么奸细。
第426章 临时生活区
付满满打量了一眼这个大叔,这大叔也看到了付满满在看他,他立即退后一步,对着付满满抱拳作揖,行了礼。
“小民刘如松见过帮主。”刘如松知道眼前这位就是这个队伍的帮主,也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你识字?”付满满问道。
“识字。”刘如松回道。
付满满记得在天晟,复姓的人,是有书读的,单姓百姓,连学堂都进不去的。
“你是复姓人士?”付满满疑问道。
她并不歧视复姓人士,当然也不希望有人欺骗自己。
刘如松立即紧张的跪地道:“帮主,小民真是单姓平民,只是我喜欢读书,小时候偷偷的在私塾外偷听了一些。”
“不用太紧张,在我这里,不管是单姓还是复姓,都不必刻意隐瞒,从此在我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付满满道。
她扶起刘如松,微微笑道:“刘大叔不必太紧张,我只是觉得你能说出长江入海流的句子,就知道你不是简简单单的识字之人,你想读书入仕?”
“我等贱民,哪里有这个机会。”
“不,以后,你在这里,就可以实现你的抱负。”
“真……真的嘛?”
刘如松有点不敢置信。
付满满点点头,道:“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有这个心,有这么毅力,我就给一个圆梦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