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似锦华歌(150)+番外

作者: 浅色线条 阅读记录

原空师傅亲自去给逝者安排后事,通知他的家人,将尸体入棺存放祠堂等等。

董杏林则带她去了藏书阁。

“你看看,这是师傅的医治手札。”

原空师傅会把碰见的病例,医治用药等,详细记录在册子里,方面学习医术的比丘尼们查看。

董杏林得知后,马上去求原空师傅。

自然是得到去藏书阁学习的机会。

关于这位“经施主”,他的病症和用药,在原空师傅离开寻药前,已经记录在了册子里。

董杏林翻出来,一一给她解说。

绝大部分内容,例如具体用药,她肯定是听不懂。

“你再看看这个。”

她再次拒绝,却抵不过董杏林的性质高昂,连着打了好几个哈切:“我不看,说实话,实话,你听不听?”

董杏林赶紧点头:“你说。”

“这些字,我都不认识,你就别跟我讨论了,可以吗?”

“啊?可是……你为什么说已经是个奇迹?”

深呼吸。

再呼吸。

“那位经施主,是不是,这个地方疼痛?”

她摁了下自己身上某个位置。

“对!”

“据我推测,他应该是肝癌。”

董杏林眉眼挤到一块去了:“艾?”

她取出自己的小本本来,写下“癌”字,但董杏林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认识这个字。

“肿瘤的意思,恶毒之症。”

“瘤我知道,那癌可是《周礼》中所指肿疡?”

又是一个哈切:“请你听我说,大致意思呢,就是他的肝脏得了恶性之症,治愈的可能性……”

现代医学都是难题。

何况古代?

打个哈切,说着说着又不瞌睡了,因为董杏林拿了卷人体解剖图出来。

其实,咱们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人体解剖,解剖对象主要是战死沙场那些朋友,可对于人体的认识比较缓慢。

非常著名的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间。

其中,有个非常有名的说法。

左肝右肺,心上肾下,脾居中央,

大家摸摸自己的身体。

感知一下五脏的位置。

之所以如此“排位”,据称,跟五行有关,而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实际位置。

说着说着,她给董杏林画了个草图。

“大概就是这样。”

“再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这……”董杏林支支吾吾半天:“图,能借我看看吗?”

撕下“儿童认知版”内脏图,直接放他面前:“送给你了。不过,有个事,我得给你说清楚。”

“请讲。”董杏林赶紧把图放在自己怀里去了。

“这都是嘴皮子功夫,我只知表症,具体怎样,究竟该如何医治,我是真不知道,以后别再找我讨论了哈!”

第126章 午夜惊魂

凭着有限的医学常识,竟然跟董杏林叨叨半天,于是乎——完美错过斋堂晚餐。

一阵捶胸顿足。

斋堂的饭菜已经相当没啥油水,尽管味道还是不错,可她感觉自己一年没吃过肉了。

一天两天还将就,三五天不吃肉,那是浑身难受……

抱歉,食肉动物的思想玷污了这片净地。

好在孙大给她留了碗粥。

就着海酱吃了起来,(海酱一直是背着各位比丘尼,要么说是什么萝卜腌菜之类),期间,孙大问起今天赚的七贯多钱的事情。

突然落下一笔巨款。

七贯多,五六十斤。

相当烫手。

此外,孙大等人并不知她究竟是干了个啥。

小小一个荷包袋子,居然就能换六百多个钱?

在其他人眼中,自然而然,她成了某种“江湖骗子”,段位还是的那种。

几人表示担忧。

怕被天葵寺的人捉起来扭送至官府。

“咱啥时候走?”

“那边天气如何?”

“好转了些,一位常住附近的老翁说,近来不会再下雨。”

她放下碗,封上海酱的盖子,接着说道:“那明日就走。”

孙大回头瞅了眼隔得老远的其他人,把声音压到最低:“这些个钱?”

“没事儿,我去找住持换成金锭。”

“住持?人……人给咱换吗?”孙大捏一把汗。

在天葵寺地界。

靠卖偶像周边。

“投机倒把”赚来的一笔钱,最后,还要跟人老大换金锭?

听不来是不是有点不知好歹?

她则摇头道:“非也,非也。”

既然准备明日离开,就抓紧时间,时辰还不算太晚,她打算连夜去找原空师傅,解决一下兑换金锭的业务。

月黑风高,正是适合干这种事儿的时候。

带上了张五黑。

张五黑倒是不情不愿:“黑灯瞎火的,这种事,你不能找其他人?”

“夜里太黑,你看不清?”

张五黑做了个“掂量”的动作——意思是七贯多钱,分量不轻。

“哎哟喂,这点重量,对张兄来说算什么?张兄一出手,打飞一头牛!”

张五黑鼻子里“哼”了一声:“少拿对付他们那一套来对付我。”

“怎么可能?话又说回来,你可是咱队伍里的扛把子,少了谁都不能少你,你能跟我一起出来这趟,我这是三生有幸荣幸之至啊!”

张五黑不吭声了。

走了一阵,她才听他嘀咕了一句。

“不对……怎么好像,那话,听她跟陈师傅说过?”

赶紧快走几步。

来到住持所住的地方,问了比丘尼,得知原空师傅此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