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似锦华歌(418)+番外

作者: 浅色线条 阅读记录

学府路上有官学,淮安书院,对面是象山书院和淮阳书院,再斜对角就是鸿文馆,而铺子恰好是在鸿文馆和淮安书院之间,占地不够,只有一层,倒也够用了。

没像“将进酒”那样装修,只是稍微收拾了下。

其实,新铺子是必须得盘的。

因为这是一个新产业啊。

纸质提高了,印刷也提升了,能印出那么多书,应该如何销售呢?

那日碰见伏义才,他提到那么一句“书肆”,真是给了她灵感。

书肆,也就是书店,卖书,同时租书。

学子们以低于书价许多的价格,租一本书,拿回去手抄,誊抄以后再还回来。

通过贾掌柜,可以看出,这一行并不是那么好做,能存活下来,一是靠地理优势,二是打价格战,三是书的多少,他们店铺里的书,没有想象中的多,因为来价高。

“价格战”也只能同行之间暗自较量。

文掌柜说了:“淮安城内许多书肆都有伏家的身影。”

总而言之。

这业务实际上非常适合她。

不过不是这个时候的书肆,而是后面的书店。

“咱们这可是大大报复了伏家一把!”

“那可不是!”

孙小猴和大勇一个劲儿嘚瑟,小黑跟着笑,贾碧云走到她身旁。

“怎么?”

“东家,这一册,到时卖多少个钱?”

她比了个数。

贾碧云露出钦佩的神情:“你是个活菩萨。”

“啥啊!”她哭笑不得:“我是为了赚钱,供你们这群小崽子吃饭!”

“咱们可真能吃。”

“给我干活去,赶紧干活!”

主要是赚钱。

顺带着,打击报复下牛气哄哄伏义才。

嘿嘿。

只是一下下咯。

这事儿干得很低调,没找工人,就孙小猴几个帮忙着组装定制书架,开业当日凌晨,洪震武带着人把露桥巷院子里的书运送到学府路。

安安静静开个业。

五月初四,这日清晨,“将进酒”外换了告示——“《小洞天》月刊已恢复发行,请至淮安书院旁书坊。”

“什么地方?”

“今朝书坊。”

“咱学府路上什么时候有个今朝书坊?”

此时的另一侧。

伏家。

“公子起了吗?”

“去去去,一旁去!扰了公子清梦,到时候怪罪下来,有你好果子吃!”

“这……这出事了啊!”

管事挑眉问道:“出了什么大事?”

“学府路上开了一家书坊。”

管事瞥他一眼:“滚滚滚,不就是一家书坊。”

“不是的……公子让我盯着姓柳那个女人,是她,她新开了一家书坊。”

“不就是一家书坊?这女人也真是执拗,造纸不行,现在还开书坊,非得跟咱们杠上!她怕是不知道淮安城里的书坊,都在咱们伏家手里,她这书坊开不了几日。”

“可……”

“可什么?”

“她这书坊瞧着不大同。”

“砰——”

突然那么一声。

什么东西砸到门上。

门外俩人都给吓了一跳。

“谁特娘在外面!统统给老子滚!”

管事和报信的两人赶紧走了。

五月初四。

天晴。

一大清早,学府路上就热闹起来,不光是几间书院的学子们,还有这路上的商户们,纷纷讨论起新开的书坊来。

“这柳掌柜果真是有两下。”

瞅着几人聚在一起说话,一男子凑上去:“什么情况?”

“高掌柜,你怎么现在才来啊!”

“怎么回事?”

几人马上转向来人。

有人说道:“这不是高山斋的高掌柜?”

前面说话那人拢着手,一面摇头叹气:“高掌柜,往后,你这生意怕是不好做咯!”

第351章 今朝书坊,开业大吉

淮安城内最热闹的街道有三条。

其一,金满楼所在的春森路,多酒馆和食铺,其二,以前桃夭所在的梨花路,以女性用品居多,绣花坊,衣帽肆,首饰行等,其三,自然是府衙所在的学府路,前面所述的铺子都有,更多是关于文化产业店铺,文房四宝,墨匣子,笔筒子,印章等,坟典书肆定然少不了。

而高掌柜就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

高掌柜不解:“我听闻似是新支了个书坊,怎么,跟我这口子有关系?”

“高掌柜你去瞧瞧,心里头就一清二楚咯!”

有人却连连摆手:“现在搁那儿是人山人海,你怕是挤不进去,晚点再说吧!”

高掌柜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往自己铺子里去,过了门不进,继续往前走。

到嘴边的一句“那新开的书坊在哪儿”,给眼前人挤人的场景吞了回去。

人确实是多。

超乎了想象。

没辙,柳掌柜只好让人拉了红绸带子,请排队,人一批一批往里进。

铺子只有那么大。

来看热闹的却有那么多。

没关系,越热闹,说明这广告效应越好。

“什么声儿?”

吵杂声越过淮安书院,传进了隔壁的府衙。

杨管事却是憋着笑:“新开了家铺子。”

“你这面上几分笑……一家什么铺子?”

“书坊。”

顾凯芝吃了口茶,忽然给呛了两下:“咳咳……咳咳咳!”

“慢着点。”

顾凯芝捋了把下巴:“柳掌柜新开的食铺?噢,你说了是书坊。”

“今日凌晨时分,有人拉了几车子书来,就是送到这书坊,早些时候我去瞧了,全是印刷出来的册子,跟以前那月刊用的纸不同。”说着,杨管事从衣袖里抽出一卷来:“没想到她真造出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