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名著同人)谈恋爱不如许愿(845)+番外

落狱之人虽说是秋后问斩,但没有价值和翻身可能的人,没有人会在乎他们死亡的时间。

曾经高高在上的官员,脱去了官服,跟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不必。”立于高处的人看着那一辆辆驶进的车道,“粮食收的怎么样了?”

“以高价收入,不愁没有货源。”卫因看着他的神色,将那消息揣入了袖中回答道,“只是驮马想要买入容易,战马管制有些严格,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若是以往,他的主人会不吝啬于痛打落水狗,之前的官府围剿,一切都由知州而起,他一人虽然无法决定,但只要让那些官员意识到了威胁,就足以拨动整个并不稳固的利益团体。

虽非主要原因,但也算是始作俑者,按照主人之前睚眦必报的性情,自然要他生不如死。

没有什么比心腹的叛变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也因此他毫不犹豫的杀掉了薛二等人。

可数月之后再见,主人的身上却没有那些外放的暴戾之感,甚至于对那些人好似只是随手摆弄,并不放在心上。

“初冬之时,一切可以成事。”金眸轻敛,已有沉淀之意。

想要功成,就不能急,否则不过是一时辉煌兴盛,毫无计划,沦为乱民。

“是。”卫因应道。

秋收时节,一片兴盛之感,粮食的丰收让许多百姓好似看到了希望,可一车车缴纳上去的粮食和似乎永远都不可能填满的米缸,让这样一年的期冀成为了空望。

天气转冷,南境尚可,虽无丰衣足食,但不会有过多冻死的忧虑,北境之内,插标卖子,易子而食之事已非罕见。

德正二十五年,秋后初冬,斩杀无数犯人,修沟渠,征徭役,饿死累死者众。

百姓挖掘,沟渠之中水落石出,其中藏一金帛画卷,天衣无缝,遇水不湿,其上书七字:金瞳者,真龙化身。

一时流传甚广,官兵无法阻拦。

而在南境之中,那消失许久的许御天重出,聚起数千拥护之人,三日之内,占领了临江城,粥棚设立,竟有白面白米充饥。

金瞳者,金龙化身,抚饥荒,平灾年。

惩治贪官,所向披靡。

民谣流传,或是为那一份人心,或是为了一份吃食,或是为了活下去,百姓启程,徭役叛逃,不过一月,临江城中拥兵已有两万。

消息传播,朝堂之上震惊。

可派兵将前往,却是在中途就受伏击,甚至敌人以利诱之,兵士之中亦有叛变者,远离京城,声势仍在扩大。

“真是反了!如此不祥之人,朕的五万精兵难道还比不上那些乌合之众?!”已有白发丛生的皇帝大动肝火,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

“陛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贼子狡诈,用的都是那外出的野路子,领兵的将军一时不能适应,才会被其伏击。”有大臣上奏,“臣提议,应另派良将,必能将其一举剿灭。”

“臣附议,臣以为骠骑将军李继熟悉南境之事,可前往平乱。”

“陛下,骠骑将军赶往,路途实在遥远,不如从当地遣将,以免贼子再度扩大。”

“陛下,臣以为应以招安为宜,贼子所求无非功名利禄,若是能够招安,也避免损失我大楚兵将。”

“陛下,不过乌合之众,若是就此招安,只怕日后那些刁民人人效仿,我大楚才真要动荡不安了。”

朝堂议论,即使决策下达,八百里急送信,也有了被拦截的风险。

南境抵御不利,许御天所占据的地盘仍在扩充。

有了地盘,便可截留赋税,养兵,买马,储粮以及制作兵器。

商人虽为末等,可人脉路数却极广,且不吝啬银钱财帛。

世人所求之利,无非是吃饱穿暖,若是豁出性命都无法达成,忠诚自会动摇。

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临江城,琼州,沃州……战火蔓延,地盘扩大,亦有起义投奔之人,虽汇聚之人良莠不齐,但定下的军纪治下,若不服从,死!

此举一切顺遂,大有厚积薄发之感,但就在军中之人叫嚣着一路打进京城时,起义军却停下了开拓的步伐。

“莫非是要称王?”

“以主帅所占土地,称个藩王也是绰绰有余的。”

“说什么呢?主帅那可是真龙化身!必然是要称帝的。”

“如今大楚不堪一击,也是时候称帝了。”

军中隐有流言,提及此事时,倒无一人反对。

“太早。”许御天听到此种流言时有些莫名的轻笑了一声给出了答案,“万事皆未齐备,不宜外扩。”

“主帅的意思是?”一身盔甲的副将问道。

“需整顿军纪,待粮草齐备。”许御天简略回答。

而事实是,掌管一支军队以及一大片的州府,比他想象中要费神很多。

杀戮,占领,管制,统辖,以及明理。

起义之人以百姓居多,虽有斗志,但不识大字,难明军纪,即使收拢了人手,也需要整顿成编,再加以训练。

朝廷的精兵虽看起来不堪一击,但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和涣散的队伍,一眼就能看出胜败。

多数起义之人会很快落败,就是因为只有满腔热血而无纪律资源,人心分散,还未成事便想着称王称帝,大楚即使明面上看起来腐朽,但烂船尚有三千钉,真正不堪一击,不能有一次决策失误的,是他。

若是从前,有如此家底,他只怕是会高抬下巴,称一方之王,但那样太躁,也太急了。

进攻方,不是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