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福包在年代文里被宠翻了(442)+番外
他是张茂发,之前和他妈冯翠兰在分猪肉的时候受了气,虽然学徒工资只有18块,但想着可以和他妈在厂里免费吃饭,所以才忍了下来。
他妈妈冯翠兰每次去食堂都会装五个人的饭菜,自己吃一份,剩下四份带去她弟弟家给他弟弟和弟媳以及两个小侄子吃,顺便和他弟弟收一点饭菜钱。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除了学徒工的18元,他妈妈还能靠饭钱收个6块钱,一共就是24块钱,一年攒着什么都不花,能赚个200多块钱。
如今去食堂吃饭要钱了,18块钱估计就够他和他妈两个人吃饭,一年一分钱都存不下来,这活干着还有什么劲儿啊?
厂里有很多人都和张茂发一样。
他们工资低,但是可以靠着卖食堂的饭赚点钱。
食堂里人多,一个人排几次队打好几份饭,打饭的人也不理不管,反正吃饭是免费的,他们赚的又不是打饭人的钱,是工厂的钱。
“走啊,你们难道都不走吗?”张茂发朝其他人大声问。
见大伙儿犹豫不决时,他又说:“咱们全都走,看他那300多台机器要怎么交差!”
听他说完,许多正在气头上的人也都跟着一起走了,走之前还不忘骂上一两句话,“我看这机械厂马上也要倒闭了!谁愿意在这种剥削人的厂里待着啊?”
“呸!求着我留下,我都不留。”
没过多久,工人只剩下了原先的三分之一。
陈刚担忧道:“苏厂长,这可怎么办啊?我去劝劝他们?”
“不用劝,他们想走就让他们走吧,你只管去招人,条件按我说的,不包吃但包住,最好是有初中以上的文凭和学历,小学毕业也行,关键是要机灵,动手能力要强的。
你可以去周围的农村里招年轻人,他们更懂得吃苦耐劳。”
“好!”陈刚点头,“我这就去办。”
想进工厂打工的人多得很,苏建民根本不担心招不到人。
如果走的那些人是技术好、有能力、经验丰富的钳工,他还会觉得舍不得,可惜全是些混吃的老油条,留着也是浪费工厂开支,不如招新人进来,还容易从零开始培养。
“你们还有谁要走的,趁现在赶紧走,我不会留你们。”
“我不走!”剩下的人中,有个人高声说,“苏厂长你技术好,跟着你能学到东西,就算一分钱不拿,我也想要和你学知识学技术!”
苏建民对这人有印象,记得他好像叫赵峰,是小组长中的一个,特别好学,还能吃苦,看得出来是个能培养的好苗子。
第380章 想重新回厂工作
两个星期过去,工厂在苏建民的带领下越来越井然有序了。
新招聘的工人非常守纪律,工作热情度也很高,对工资和待遇没有丝毫的抱怨。
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月18元比在生产队里干活高多了,生产队累死累活干一天赚10个工分,一个月也不到十块钱,很多时候还分不到钱,要等到年底才能分红。
张茂发离开机械厂后,本以为可以很快再找到工作,却没想到去了好几个工厂都没人要他。
街道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单,都在宣扬勇敢的斗争精神。
身穿校服的学生们高喊着激昂的口号。
他从学生队伍的旁边经过,去到南坪市棉花二厂,问需不需要招人,并说自己之前在机械厂工作,有工作经验,愿意从工资最低的学徒工干起。
“走走走,现在经济不好,厂里不招人。”看门大爷摆了摆手。
“我真的什么都愿意干,只要包吃包住就行,求求你让我进去见见你们人事处处长……”
看门大爷上下打量了张茂发一阵,笑道:“包吃包住?你想得倒是挺美的,告诉你吧,厂里没活儿,大伙儿不上工,成天不是在打牌就是在上政课,招你进来干嘛?”
“啊?不上工,那他们有工钱吗?”张茂发疑问。
“没钱,就发点饭票,一天够吃一顿的,告诉你吧,现在各个厂都这样,我劝你还是想办法去农村,找个生产队好好干活儿吧。”
大爷说完,懒得再和他继续闲聊废话,把他赶走了。
张茂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还没坐下,他妈妈着急问:“咋样啊?找到工作没?”
不等张茂发回答,冯翠兰指着现在住的危房道:“你瞧瞧这墙壁,黑乎乎的全发霉了,这大白天的一点光都看不见,远没有咱们之前在机械厂住的房子好呀。
你赶紧找一个厂,咱们搬进去住,能和机械厂那房子一样就好了,必须得是包吃包住的……茂发你听见没?你说话啊,我在这儿住不下去了。”
“妈,我们回老家吧?”张茂发说,“我去找个生产队干活。”
“啥?生产队,你是不是傻啦?咱们好不容易才投奔你舅舅来这市里落脚,你又想回农村种田啊?那破烂的土屋子谁爱住谁住,反正我是不住了!”
“可这南坪市,我真的是待不了了,根本没有工厂要我啊……”
张茂发现在无比后悔,他怎么就离职了呢?他应该继续留在机械厂里的。
听儿子哭诉着找工作的艰难,冯翠兰一拍大腿,“这样,要不咱们回机械厂去吧?”
“回?”张茂发疑惑地看着自己妈妈,“咋回啊?我已经离职了。”
“离职又怎么了?你之前是机械厂的工人,现在你回去干,就拿十八块钱,咱们还是回之前那间屋子里住,我就不相信那个陈处长敢不要你。”
冯翠兰话语刚落,门突然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