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太子的作精胞弟(84)+番外
“这么说,打今儿起,你就在我隔壁念书了?”
“是啊,我今年六岁了,皇阿玛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再不读书,就连乌库玛嬷帮我说话,也不好使了。”他可不是没想过别的招,装病和搬救兵他都试过了。
“那不是挺好的吗?以后我们俩就互相作伴,我下了学就去隔壁找你玩儿。”
“哪有时间玩儿啊,下午你不是还得去练武场吗?”
“是啊,你不是一样?”大阿哥疑惑地看着他。
“不啊,我身子不好,太医说了,不能长时间在烈日底下晒着,所以皇阿玛就让我不必去了,我下午就可以回慈宁宫。”
“对啊!你还住在慈宁宫呢?不是应该搬到东三所跟我一起住吗?”大阿哥正愁一个人住着无趣得很。
“乌库玛嬷不放心,让我还住着,反正皇阿玛是答应了。我不跟你说了,我去看看太子哥哥,然后我就回了。”
大阿哥跟着站了起来。
“诶!我也去!我跟你一起!”
好不容易看见保宁,好歹还能跟他说说话,大阿哥自然是不愿意就这么看他走了。
“那就一起去吧。”胤祾主动拉着他,往外跑去。
大阿哥看着他跟自己握在一起的两只手,觉得心里还怪高兴的。
不过他们俩过去的时候,发现太子竟然还未下学,里边的老师胤祾还认识,就是去年在景山看上他,想要当他老师的张英。
张英此时正在为太子解说《尚书》里,“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这一句。
“推荐拥有贤才之人,让位于比自己更有能力之人,官员之间才能和睦,若是官员不和,整个朝廷的政治就会变得十分庞大复杂,难以清肃。”
听到这里,太子联想到了自己,他生来便处于太子之位,可其他的兄弟却与他不和,难道是因为他不如他的兄弟们贤能?
老大他就懒得说了,就说说老八吧,他以谦谦君子的面目,邀买人心,甚至有人口口声声称之为“八贤王”。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背地里勾结朝中大臣,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纵容老九走私,强行向底下人索贿,还有许多罪行,他都懒得说下去了。
而他这个太子呢,在政事上,从未让人有可指摘之处,只是难免侵犯一些人的利益,却被多番构陷,编排诽谤,论贤能,他自问绝对高于他的任何一个兄弟。
可他底下的那些兄弟也好,朝中的官员也好,依旧不和,无休止地明争暗斗,分明不是他的错!
“若有不和,便要一味谦让吗?”太子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一句。
就谦让一词,张英说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
“太子不如先听一个故事。”
“老师请说。”
“臣的祖籍在江南桐城,臣金榜题名后,老家便想着将老宅修葺一番,却不想,邻居与臣家因为老宅的地基,产生了龃龉,彼此互不相让。”
“老家的人为此,还特意修书一封,千里迢迢托人送入臣手中,臣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谁知竟是为了地基这样的小事,便回了一封家书回去,叫他们主动退让三尺。”
此事太子知晓,张英家书中那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还一度被传为京中美谈。
“太子定然猜不到之后发生了什么,臣退了那三尺后,邻居便也跟着,同样往后退了三尺。从此,臣的老宅与邻居家的宅子中间,便多出了一条足足有六尺之宽的巷子。两家的孩子时常在那条巷子里,一同玩耍,两家再未起过争执。”
“臣的故事已经说完了,太子如今可明白了,你方才所问的答案?”
张英笑看着太子,静静地等着他。
太子仔细想了想,自幼,皇阿玛便要他一枝独秀,他也确实做到了。
皇阿玛是个好阿玛,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阿玛,皇阿玛在他的每一个儿子身上都用了心思,鞭策他们上进,培养他们成才。
兄弟们渐渐长大,一个个都不是平庸之辈,他这个太子,想要皇阿玛一如从前那般,替他感到骄傲,对他满意,便只能用尽全力胜过他的兄弟们。
他好像确实从未对他们“谦让”过。
谦让便能兄弟和睦吗?
太子不知道,更不敢确定。
“太子哥哥——”
陷入质疑旋涡中的太子,听见了一个特意压低的声音,他下意识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窗户上正露出了一个小脑袋,是胤祾。
“保宁?你何时长这么高了?”
可偏偏就是他亲眼所见,那便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保宁踩着什么东西。
紧接着,他小小的身子一晃,大叫出声。
“啊——!”
“疼死我了!保宁你踩着我手了!”
第44章
砰的一声,外头传来两个不一样的痛呼声。
太子担心出了什么事,连忙站了起来。
“老师见谅,孤先出去看一眼!”
张英捋了一把胡须,点了点头,他已经猜到外面的是哪两个了。
太子刚踏出门,就瞧见走廊上摔倒的两个人,胤祾还叠在胤禔身上,俩人都龇牙咧嘴的。
俩人的贴身太监忙上前去搀扶,一时又不敢乱动,生怕弄疼了两位阿哥。
太子大步上前,先一步将小家伙半抱着扶了起来,问他:“摔疼了没有?”
别看俩人是同日出生的,太子今年已经比胤祾高出了小半个头,胳膊上的肉也紧实,足够抱起他了。
“我没事,就是吓了一跳。”胤祾也没想到竟然会突然倒了下去,真真是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