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太子的作精胞弟(92)+番外
用眼神指责过皇阿玛之后,胤祾只当这位于大人是碍于皇阿玛在这儿,不敢说真话。
“皇阿玛,您瞧,于大人都这么瘦了,不如,今天就留他在宫里用膳,犒劳他这些年为皇阿玛分忧,为百姓尽心。”
不等于成龙张口推辞,康熙便点头同意了。
“也好,这会儿也确实是到了该用膳的时辰了。”
“梁九功,去叫他们传膳吧。”
于成龙自崇祯年间起,科举数次,未曾中举,直到顺治十八年入了国子监,顺利结业,这才算是正式出仕。
所以他从未享受过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理应享受的鹿鸣宴,这是他此生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在宫中吃宴的经历。
宫里用膳规矩多,于成龙一时惶恐,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幸好,今日有胤祾在,他在慈宁宫随意惯了,是从来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的。
“于大人,你别拘束,想吃什么,你就放开吃,这可都是不收钱的!”胤祾特别小声地跟他说。
偏叫康熙全都听见了,顿时气得不行。
“胤祾!”
“诶!皇阿玛,儿臣在呢。”
“吃你自己的!”
“哦……”
每一道菜上来,胤祾都会开口询问,里边的食材具体是什么样的价格,于成龙也会耐心地一一告诉他。
“于大人,那宫外的百姓一般都吃些什么呢?”
“不同的地域,饮食也不尽相同,就拿臣初次为官的罗城县为例吧,若是偏远些的村镇,则是以米粥红薯一类果腹,当地条件好一些的,吃的便是浓一些的米粥,只有富户,吃的才是米饭。”
胤祾看着自己碗里往常并不爱吃的白米饭,突然大大地塞了一口进嘴里,这样没有滋味的大白饭,竟然也得是富户才能吃得起的。
旁边的太子和大阿哥也各有感触。
“于大人,你再给我讲讲,罗城的事吧。”
于成龙看向康熙,有些犹豫道:“这……”
“既然二阿哥想听,你便说些给他听一听,朕也想知道爱卿初为官时,都遇到了怎样的事情。”
“臣遵旨。”
“臣不属于天赋过人的那一类,直到四十四岁,才受到朝廷委任,到广西罗城为县令。”
当时他不顾所有人的阻拦和劝说,与发妻幼子分别,怀着不为自己,只为维护天下公道正义的抱负,去了遥远的边地。
“罗城地处偏远,当时战乱还未彻底停息,前两任知县一个死了,一个则弃城逃了。臣初到罗城时,满地的荒草,都快比臣的人都高了,城内只有区区六户百姓,住的还都是茅屋,就连县衙也只是一样。根本无法居住。”
“那、那你怎么办呢?”胤祾追问。
“还能怎么办?他肯定是去别人家里住呗!”大阿哥是这么猜的。
于成龙摇头,道:“臣去了城内一座荒废的关帝庙中暂住,这才慢慢开始理事。百姓苦啊,地都荒了,饥饿会令人疯狂,他们只能去抢比自己更弱的人,被抢的往往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者与幼子,他们最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臣不忍心,便将自己的俸禄和从家中带来的衣物,分给了这些人。”
太子是亲眼见过类似的场面的,每每有灾荒的时候,便会有流民涌到京城附近,越是穷,越是饿,那些人就越是没有道德人性可言。
“那后来呢,你的俸禄和衣物已经发完没有了,那剩下的其他人怎么办呢?”
听见胤祾问的都是事关民生的问题,康熙并未开口阻止,而是一道听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大人定然还做了别的,让百姓自救。”
于成龙看向突然开口的太子,点了点头,继续说:“臣后来用招工的方式,鼓励民众开辟荒地,种植粮食,十年之后,罗城终于不再是最初的荒凉模样,百姓也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后来于成龙还说了一些自己捉拿大盗的经历,他乔装打扮,化身农民,游客甚至乞丐,亲自到村子里去调查,有时甚至会与那些大盗迎面而过,光是听着,都叫人觉着惊心动魄。
许是受了胤祾的影响,于成龙后面一直很放松,这一顿御膳吃得还不错。
胤祾很钦佩他,难怪百姓都叫他于青天,他确实是个好官。
于成龙临走前,胤祾又看见了他身上发旧、且有过缝补痕迹的官服,和那双补过又破了的官靴。
“等等!还有一件事。”
胤祾跑到康熙跟前,拽着他的胳膊晃了晃。
“于大人的官服和官靴都破了,皇阿玛,您给他赐一套新的吧。”
“这、二阿哥……”于成龙从未见过如此纯粹又胆大的小孩,一时愣在当场。
故意一直板着脸的康熙,瞥了一眼胤祾,又往下看了一眼于成龙。
“既然二阿哥都替爱卿说话了,那朕就赐爱卿一套新的官袍官靴。”
“直隶巡抚于成龙接旨。”
于成龙还未反应过来。
梁九功赶紧小声催促:“于大人!还不快跪下接旨!”
“臣接旨。”于成龙撩开下摆,跪在殿中。
“直隶巡抚于成龙,廉洁奉公,多行善政,赐帑金一块,御马一匹——”
“臣领”于成龙本以为到这里便结束了,都已经开口打算谢恩。
“擢升为两江总督。”康熙补上了最后一句。
于成龙呆呆地抬头看向天子。
“于大人,这样你就有新的官袍和官靴了!”胤祾拍着手掌,很是替他高兴。
第48章
“保宁,你好像很喜欢那个于成龙?”等人走后,大阿哥凑到胤祾跟前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