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靠玄学当大忽悠(194)
不是不能承担,是不愿意承担。
村里就有这样的孩子。
学习成绩挺好的,中考没发挥好差了二十多分没过分数线。就因为她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读书需要钱,父母就不顾她的意愿送她去亲戚那里当美发学徒去了,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
这小姑娘的弟弟比她小两岁,成绩稀烂,用脚后跟猜都能猜到他考不上高中。可他们的爸妈宁愿花更多的钱送弟弟去读高中都不愿意送她去,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她是姑娘,往后是要嫁人的,没有出息也没有关系啊。
都说重男轻女是老思想旧观念,男孩女孩都一样光宗耀祖,但其实在很多人心里男孩女孩就是不一样的。
兴许以后男孩女孩能一样,但是现在男孩就是比女孩更受重视,能得到更多的便利。
“咱们建一所女校吧!”青霞瓜子也不嗑了,郑重道:“就是只收女学生的学校!回头把银子金子和首饰都换成钱,咱再合计建一所多大的学校,你们说咋样?”
建学校?
那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啊。
青阳不同意。
青云也有些犹豫。
青霞正热血上头,那肯轻易罢休。
“咱们投票吧,咱仨先投,回头再打电话给青月,她也投一票,看看是同意的多还是反对的多。”
青云弃权,青霞同意,青阳反对...
青阳以为青月会跟她一个想法,没想到她二话没说的选了同意。
青月道:“二姐三姐,今天队里还跟我说呢,让我好好训练好好比赛,出了成绩等以后退下了再去读几年书拿个文凭,那往后能走的路可就多了。所以说啊,不管到啥时候读书都是很重要的。”
二比一,最后通过了青霞的提议。
虽然是她提议的,但事儿不能全都让她干。
她们姐妹从来都是一体的,不管青阳内心是啥想法,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那她肯定全力以赴帮青霞做好!
第171章 忙点好啊
时光如柔软丝滑的绸缎,在粗糙的手掌中慢慢滑过,看似什么都没有留下,其实留下很多。
转眼到了零八年春。
春耕正忙,怀孕五个多月的青霞依旧闲不住,早早就和章战下地干活去了。
饭店不算忙,李起桥把活儿都交给前年收的徒弟回家帮忙干农活。
李庆兰做了早饭,李起桥闷头吃早饭的时候她就在旁边装饭盒。
一边装还一边絮絮叨叨:“青霞也真是,让她在家待着死活也不乐意,天不亮就下地,不到晚上都不带回来的。我让章战劝着她点儿,你猜章战怎么说?”
不用李起桥回应,李庆兰兀自说道:“章战说她就是闲不住,在家待着她着急,还不如下地活动活动。你说这两口子...就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你麻溜吃,吃完赶紧给他们送过去,这汤得热着才好喝,你让青霞先喝汤,听着没有?”
“昂,听着呢!”李起桥咬了一大口馒头,含糊道:“回头我买两个保温的饭盒,这老饭盒早该淘汰了。”
在这方面李庆兰特别舍得,没问保温饭盒多少钱,也没让李起桥捡便宜的买,只道:“要买就买好的,不管啥时候都得吃热乎饭。”
装好饭盒李庆兰也坐下吃饭。
刚吃两口又忍不住絮叨起来。
“青阳也是,头两年还是隔三差五的去学校一趟,现在是一个礼拜才回家待一两天,其他时候都在学校,家里小卖店也不管,家里这一摊都是我忙活。你说她又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天天泡学校干啥?学生高考她能替人家考咋地啊?”
李起桥忍不住笑起来。
青阳姐妹几个决定搞教学建学校之后着实忙活了一年。
学校可不是说建就建的,建校舍啥的都好说,最难办的是拿到办学资质。
县里教育局的门槛都快让青阳青霞踏烂了,这资质到底被她们拿了下来。
第一年办学特别狼狈,老师都是师范学校的在校学生,来这边教学算实习,学校给他们开实习证明。统共收了三十七个学生,一个学期没读完就有九个学生被家长带回家,说是在这个破学校上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干活呢。
说到底就是心疼钱,就算不让学生教学费,只交食宿和书本费,这些家长也觉得不值当。
没招,青阳就挨家挨户的走访,嘴巴都说干了,最终只劝回来四个。
后头又有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好在还是有学生坚持到了最后。
去年,大河女子高中第一届十九名学生报名参加高考,两名学生过了二本线,七个过了大专线。
成绩出来不知道震惊了多少人。
三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对她们姐妹指指点点,说她们脑子不好使,说她们办学校就是有钱烧的,还说她们就是瞎嘚瑟...
不管别人怎么说青阳她们从未想过放弃,这些一路陪她们走过来的孩子帮助她们回应了所有质疑。
今年第二届学生参加高考,两个班八十一个学生,其中有十六个是本乡的学生,剩下的都来自其他乡镇。
她们都住校,每天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不敢浪费一分一秒,都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青阳在学校开了个小卖店,主要售卖学习用品。
说是售卖,其实都是送的多,一年到头不仅赚不到钱还往里边搭不少。
学校事儿多,她也会帮忙做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儿,一天到晚的也不闲。
李庆兰嘴上一直抱怨,其实就是心疼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