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家的外室不好当(436)
密嫔大概是宫里跟前朝瓜葛最不深的人,有些事皇上可以对密嫔说,但不会对她们这些人说。
所以她说她不饿了,刚吃饱,很快离开咸福宫,给他们留出相处的空间。
王秀花听皇上这么说,也赶紧让人去备膳,她看皇上眼皮底下有乌青,看上去像是没睡好。
“皇上是不是没睡够,要不要先回床上歇息半个时辰,起来后正好可以用膳。”
“好,你也陪朕歇息吧。”
康熙这阵子的确为饥民的事烦心,继续施粥赈济不是办法,那些饥民在京城没有住所,没有农田耕种,没法干活赚钱,每日靠的是朝廷的施粥赈济填饱肚子。
劝他们回去,他们也不走。
康熙想着他们回去他们的家乡,至少他们可以耕种,而不是只能在京城赖着,只有耕种才会有收成,才会有粮食,若谁都不耕种,粮食从哪里来,没有粮食,岂不是导致饥民越来越多。
只是这么多人,如何送回去是个难题,他们也不愿意回去。
烦心事多了,他就睡不着了,王氏火眼金睛,能看出他的疲惫,他拉着王氏跟他一起躺下。
“皇上,你睡吧。”
“嗯。”
王氏一直抚着他的前额,一下一下的,他的注意力都在她的手,也就把朝务忘了,康熙心想王氏果然是懂得安抚心疼他,他很快就睡着了。
第129章
康熙睡醒后整个人都舒坦许多,在咸福宫跟王氏用完膳才离开,回到乾清宫后,他召见几个部的官员,打算让他们把饥民送回原籍,李光地也负责运送河间的饥民回去,同时命人调查山东河间的官员贪污腐败情况。
七八月份是最炎热的时候,这么多饥民聚集在京城,怕一人生病染上什么疫病,又会像上一次一样大肆互相传染,造成京城大多数人染疫,引发疫情。
又这样忙碌了几天后,康熙抽空过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从宁寿宫出来才再去咸福宫一趟,不过碰巧,王氏带着胤祄到御花园那边玩了。
他去御花园也没找到人,随后在金鱼池那边找到母子两,两人已经蹲到池边,一边玩水一边抓鱼,见到他时,母子两同时回头。
胤禑长得像他,但胤祄更像王氏多一些,一大一小,不过母子两只是看他一眼后又继续玩水。
康熙自然不能像他们一样玩水,有损帝王的形象,所以只站在上面看着他们。
过一会儿,王氏才牵着胤祄从池边上来。
“你也不怕孩子着凉,这袖子都湿了。”
“这么热的天,不会着凉的,我们现在就回去换衣服,皇上,你今日不忙吗?”
“不忙,朕过来看看你们,先去的咸福宫。”
“那皇上岂不是扑空了?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玩吧,那皇上还跟我们回咸福宫吗?我们现在就回去,胤祄的衣服湿了半边,要回去重新换身衣服。”
康熙摸了摸胤祄的头,还是跟他们母子两回咸福宫。
……
德妃是远远见到皇上跟密嫔朝着咸福宫走去,密嫔牵着小孩子,而皇上在他们旁边,画面看起来像是两个大人一起牵着一个小孩子,简直是其乐融融,父慈子孝的一幕。
皇上这阵子朝务繁忙,却有空去找密嫔母子两,陪伴十八阿哥的时间也多,尽管十八阿哥只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当初胤禵像胤祄这么小的时候,皇上很少过来看胤禵,胤禵若是普通的感染风寒,皇上可能都不会过来看一眼。
哪像十八阿哥可以享受父爱,有皇上的陪伴。
这额娘得宠,孩子也获益。
胤禵如今也十七岁,皇上也指婚了,再过几年便可以大婚,可他跟皇上的父子情还是浅薄一些,她指着皇上给胤禵封王加爵。
上一次皇上给阿哥们册封时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当时没册封到胤禵,一晃这么多年过去,胤禵依旧是皇子,连贝勒都不是。
若是胤禵被册封,那密嫔的十五阿哥应该也会被册封,她怕皇上偏心,给十五阿哥加的爵位比胤禵高。
德妃看着他们拐进甬道,消失在她眼前。
“娘娘……”
“走吧,去御花园那边走走。”德妃收回视线,朝着御花园走去。
事实上,德妃还没等到皇上册封皇子们的消息,先等到皇上有意晋封密嫔为妃的消息,听说内阁那边赶制册宝了。
德妃当真是气到肝疼,没想到密嫔封嫔没几年,这么快就封妃了,一个汉人女子封妃岂不是让人笑话,皇上偏心密嫔是偏心到不顾大清祖训不顾这满朝满蒙勋贵,这大清何时有过汉人为妃的,皇上是想开先例嘛。
密嫔何德何能,这么快就能跟她们平起平坐,跟她们同为宫妃了。
这个消息一出,德妃听说朝堂上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支持密嫔封妃的大臣大多是汉臣,先前皇上铲除索额图一党时提拔了不少汉臣,这样一来,听说支持密嫔封妃的人还不少。
这圣旨还没颁发,好像封妃一事就铁板钉钉了,只因皇上的偏心,皇上想做的事情,没人能真正拦住。
德妃也不敢去阻止,皇上对密嫔如今是如胶似漆,感情深厚,她若是去阻止的话,会被皇上不喜,甚至还招来麻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