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佛系星二代是医学大佬(469)

作者: 汐如玄月 阅读记录

……

与此同时。

星光投资基金公司所在的办公大楼对面,美罗城的风华日化集团正在上演和星光投资基金公司相同的一幕。

不过,因为风华日化集团的员工并没有在公司见过宁有光。

是以,他们突然收到明朝明总发给大家的书后,就都有点懵。

懵完之后就私下里跟周围的同事们小声的商量着——

“明总为什么突然给我们送书,是觉得我们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提升吗?”

“这本书我在书店看了好几次,好火啊。”

“这个作者是国科大的教授诶,看起来好像很值得读一下。”

“诶,你们真的不好奇明总为什么突然送我们书吗?”

“应该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吧。”

“……”

风华日化集团职工收到明朝送的礼物,和星光投资基金职工收到云泽梧送的礼物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也说明云泽梧和明朝平时在公司里面对下属时,性格和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明朝一向严谨,寡言少语,在风华日化集团诸位职员眼里,那就是妥妥的高冷精英形象。

他平时无论是面对工作还是在管理公司下属时,都是一切以结果目的为导向的风格。

以至于风华日化集团全体职员在收到他送的书后,也都忍不住按照固有思维去认真思考,大老板做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和含义。

于是,他们对待手里刚拿到的这本书的态度,也都变得格外认真谨慎。

许多人还准备,有必要的话,他们可以拿出大学时候毕业写论文的态度来拜读此书。

第397章 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

在和时望月分开住的这一年。

宁有光确实感觉有点筋疲力尽,却也成绩斐然。

她除了出版《爱你就是爱自己》以外,还有有9篇论文被接收。

这让她的教授职称在近期还有望往上提一提。

关于她得到的这些成绩,除了和她关系亲近的人,她的学生是最为她惊叹以及开心的。

当然,在学生们为她取得的成绩感到开心的时候。

他们还很好奇——

“宁老师,您平时的工作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可以做这么多的事?”

趁着上课空隙,有学生问。

宁有光说,“这归功于我培养了自己变得有条不紊的深度工作的习惯。”

“深度工作的习惯?”有学生好奇了,“老师可以跟我们分享分享吗?”

“对啊,宁老师你教教我们呗,我们也不想像你那么牛逼,至少让我们不要再对自己的功课和学习感到焦头烂额了。”

“老师老师,求分享。”

看着台下一张张好学的面容。

“可以啊,这没什么不能分享。”宁有光放下手里的遥控器。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曾说‘伟大的创造性头脑需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在发表这段言论之前,他调查了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很多有名的思想家,比如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他们都有规律的作息和习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立独行,恰恰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所以,我从此类信息中摸索出一套规律,那就是在日常中,我们要习惯使自己变得专注,要让自己能够更轻松的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她说,“有兴趣你们可以去查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他们日常生活的规律作息和习惯,或许能得到启发。”

有同学笑道,“还是老师你先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作息和习惯吧,这对我们来说更有激励和借鉴意义。”

宁有光莞尔一笑,大方的把自己的一天的作息和习惯写在了黑板上。

“我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写作,写到六点半会出去运动半小时,运动完就会吃早餐,吃完早餐差不多7:30或者8:00的样子,就要开启一天的工作了,工作到中午,我吃完午餐会休息半小时左右,不会睡久,睡太久容易昏沉,醒来后我会给自己泡壶茶,喝茶的时候,我的大脑会变得沉静而放松,喝完茶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

“感觉好难做到的样子。”

同学们乍舌的同时,换位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老师,学校的工作你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写作和写论文也这样吗?可是这些不都是需要灵感才行的吗?”

“在大家的认知中,有一种很普遍的认识,认为创造性的工作靠的是灵感——指的是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创意和想法让你灵光一闪,进而才思泉涌……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不行动,只想等着有灵感再行动,并不是一件让写作得到快速进展的事情,以我的经验而言,每天给自己固定的时间让自己专注在写作上,才能得到更多的灵感。”宁有光笑着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事情在开始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好难,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做着做着就顺了。”

“有。”台下不少同学们回答。

宁有光点点头,“就是这样,专注在写作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获得灵感很好的方式,所以,灵感并不需要等待什么机缘让自己灵光乍现,如果我们习惯性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开始写作或者工作,成就可能会大幅度降低。”

接着,她补充,“我也不是否定灵感可能会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突然福至心灵落入你的脑海里,只是这种事它是个随机性概率事件,如果我们有很紧迫的计划要完成,这种方式就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