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如初(746)
信写得很家常,常能看到关心的字眼,大意就是兖州局势艰难,叫他量力而为便可,在最后才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还有一道盖了戳的公文在信使那里。
信使很有眼色,看他视线看过来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忙将一个长方形锦盒奉上。
闻佑心里一动,若是一般公文何用锦盒装,这难道是…诏书?
打开盒子。他就肯定了心里的猜测。
待看到诏书上的内容,闻佑此时也感觉到了皇上对他的维护。
蝗灾,无法可解的旱情,再加上双胎儿女出生,皇城中攻扦他的人肯定不少,可是他这里却从来没有得过半句责问的话。他如何不知是皇上将这一切都挡了回去。
他是有心上折子请旨秋收免赋,可是折子还压在案头,皇上的诏书就已经来了。
“祁安,带信使下去休息。”
“是。”
信使躬身行礼,安静的退了出去。
“齐南。叫陈坚来见我。”
“是。”
陈坚来得很快,做了父亲后,他这精神头是越加足了。
“大人。您找我。”
“恩,这个,你亲自贴到外面去。”
“是。”陈坚抬头将东西接过,待看到是黄色的诏书,手都稳了几分,几眼将上面的内容扫完,惊喜的看向闻佑。
“大人,您向皇上请旨免赋了?”
屋里的其他人都竖起了耳朵。
“皇上知道兖州的情况。”
闻大人的意思是他没有请旨免赋。皇上就主动下了诏书?
兖州的情况是不好,可是…也只有大人才有这样的待遇吧。
陈坚识趣的没有继续发问,拿了诏书一路招摇的贴到外面的公示榜上。并安排了识字的侍卫军轮流念出内容。
秋收免赋的消息瞬间长了翅膀般飞进千家万户,这让忧心许久的百姓几乎喜极而泣。
天灾并非只有今年有,不说往前推多少年。就说去年,旱情也严重得几乎颗粒无收,可他们还是要上税,没粮就交钱,在他们自己勒紧裤腰带,日子都要过不下去的时候,被逼死的人不知有多少。
原以为今年的情况会更糟,可这一道诏书却让他们看到了一线生机。
原本对闻佑尚有几分疑虑的人这时候也闭了嘴,百姓要求不高,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就是好官,闻大人这种就是好官中的好官了。
这让还想暗中挑事的某些人心下大恨,只得暂时按捺下去再寻其他机会。
祁镇只在这里呆了三天就回去了。
就在祁镇离开的第二天,华老爷子终于来了。
听着外面抱着孩子乐呵呵笑的声音,华如初也笑了,“您比我预料的要来得迟。”
“那会正是朗星草收获的时候,我盯着这事呢,你这生了孩子又跑不了。”老爷子精神奕奕的声音让听着的人也觉得来了精气神。
“朗星草就可以收了?”
“恩,是不是比你这里的要快?我都说我们那里更适合种植了。”
“”她原本是想让这次的朗星草全部留种的,难道她忘了和老爷子说?还是说了老爷子忘了?
不行,她得写封信给华久去,那里的一定要留种才行。
秋谨马上去准备笔墨纸砚,可一听说小姐是要和华久说这事便皱起了眉,“夫人,这事您早和华久说过了,您忘了?”
“说过了吗?”放下笔,华如初拍了额头几下,怪不得有人说生孩子伤记性,她现在真有这感觉了。
秋谨压着声音小小声的道:“您和老爷子也说过的,只是老爷子可能忘了。”
“我就说我没记错。”
华如初嘟囔着,让她将东西又收了。
外面老爷子还在说,“这东西收了要往哪里放?我都带过来了。”
华如初一口茶差点全喷了,“你都带过来了?”
“不带过来我还自己留着?就算留着我也要会用才行啊!”老爷子不舍的将嫩乎乎的孩子交回给翠凝和何嬷嬷抱着,还是这么小的孩子可爱,再大点就不听话了。
“您让人将东西都交给马柏,他会处理的。”
“行,你先好好养着,我去歇会,老胳膊老腿的赶了这一路,骨头都散了。”
“谁让您赶那么快了,不是你说我生了孩子又跑不了吗?”虽然这么说着,华如初还是马上做了安排,让老爷子去和江伯做伴。那两个人应该有话说。
时间晃晃悠悠的又过了几日。
大中午的时候,原本还晴朗的天突然阴得仿如黑夜。
看着很是吓人。
可当天边划过一道闪电,将天空照得透亮时,在怔了一会后,许多地方都暴发出大笑声。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整个兖州都显得安静又焦躁。
伴随着雷声隆隆。雨幕突然拉开,密集得甫一下下来便聚成了一条条小小的水溪。
担心雷声吓着孩子,华如初抱起了平平,安安则让何嬷嬷抱着。
她倒是想抱着小些的安安,可平平实在太粘他了些。才这么点大就知道勾着她的衣摆不放了。
闻佑带着一身水气进来,衣服下摆和鞋子都湿了。
“没打伞?”
“打不住,孩子有没有被吓着?”那雷声。不要说这么点大的孩子,第一个雷声下来的时候大人都吓一跳。
“都还好,一看到闪电我就将他们的耳朵捂住了。”华如初先说话安了他的心,又道:“你赶紧换了衣服鞋子,秋谨,去帮着找找。”
“是。”
在屏风后面换了衣服,闻佑从何嬷嬷怀里接过安安,“雷声都没把她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