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胤闻言瞅了他一眼,把写好的折子合上递给他:“天黑前差人送去给宫内黄门郎。”
连冗看了眼封皮:“这趟浑水,不太好趟啊。老爷何必掺和进去?”
徐胤眉眼深深:“皇上无庶子,三皇子体弱,来日必定不会成为太子威胁,皇后娘娘是开国元后,有功有德,且也是二位皇子的生母,来日定当一力辅佐太子,给他不少助力。若因为一件礼器伤了母子感情,得不偿失。如此一来,对刚刚稳下来的朝局也是不利的。”
说到这里他看向连冗:“我能明白的道理,太子必定也明白。”
连冗恍然:“送上门来的顺水人情,却是不要白不要。”
徐胤沉下气靠入椅背:“什么靠山都是虚的,只有皇权才是实打实的。”
说完他端起茶盏来抿了口茶,又道:“人都请好了吗?”
“小的正要说这个。”连冗躬身,“梁将军他不来。”
“不来?”徐胤看他一眼,“为何?”
“梁将军说,程将军先行下了请帖,遗憾不能赴约。”
徐胤皱眉:“他搞什么名堂?我不是早就跟梁家打过招呼了吗?”
“不清楚。不过,梁将军在拒绝的时候,好像神色有些不太对。”
徐胤深吸气,沉吟起来:“不应该呀,前番我去梁家,一切都还正常。——梁郴近来有什么动向?”
“大将军一切照旧。目前尚在休养,虽然挂着近卫营的职,事务却由杜将军在代领,每日就是陪陪家人,或者出门应酬应酬。”
徐胤想起来:“他跟裴瞻有见过面吗?”
“昨日一大早,裴将军就去了梁家,在梁家和梁将军一起吃的早饭。”
徐胤起身走出书案,开始负手:“裴瞻和梁宁,可曾查到有过什么交集?”
“没有。”连冗利落摇头,“梁小姐当年八岁就去了西北,在那之前她与裴将军几乎没有什么交往。
“后来她十五岁与老爷回到京城,那个时候裴将军又刚好去了西北,所以长大之后也没有往来。”
徐胤眉尾微挑,往前走了两步:“那他对我的那番态度,就耐人寻味了。梁郅突然不来赴我的宴,会不会跟他有关系?”
连冗未话说话,这时候门外就有人来:“禀老爷,梁将军差人来传话,今日晚上程小将军做东,特邀老爷一同赴宴。”
他旋即与徐胤相视一眼,问来人:“是谁来传的话?”
“是肖驷肖护卫。”
连冗看向徐胤:“那看来没问题了。肖驷一般不离他身的。特让他来传话,已很郑重。”
徐胤深吸气:“你去安排安排吧。”
第126章 匕首是被赐出去的(二更求票)
永平郡主从花园走出来,看着徐胤衣冠华丽地出去,问道:“老爷去哪儿?”
手下人道:“梁将军前日归京了,老爷前去为梁将军接风。”
永平眼眸里顿时浮上了一层寒霜:“又是梁家!”
回话的丫鬟看了一眼她的神色,附和道:“是啊,梁姑小姐都已经死去六年了,这层羁绊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斩断?
“世人都知老爷是重情重义之人,自然做不出来要疏远梁家的事。
“梁家也该知趣,不要再扒着当年那点恩情捆绑着老爷才是。这牵牵扯扯的,又把郡主置于何地呢?”
永平往前走了几步,望住院门口道:“这些年都是他在往梁家跑,梁家人何曾上门来拉扯过他?这只能说明,梁宁在他心目中,的确有着不可动摇的位置!”
丫鬟马屁拍在马腿上,顿时低头不敢再说话。
永平收回目光,转身往另一头走:“去王府。”
……
宴席就设在梁家位于南城门内的别院里,一座四进带跨院的院子,因为不怎么住人,所以大部分院落用来做宴厅和客厅,以及拥有大小各一座花园。
徐胤到了地方,梁郅和程持礼已经在花园抱厦里喝上茶了。一看到他程持礼就招呼起来:“侍郎大人果然来了,我还说少渊先前驳了大人的面子,这回肯定不会来了!少渊却说你肯定会来,因为你大人有大量!这可还真是!”
徐胤笑笑地坐下,看着他们:“难不成今儿就咱们三个?”
梁郅道:“我倒是想多喊点人,但是一想到我们这帮人都是些糙爷们儿,且你又不熟,索性就不喊了,清静点,吃个饭唠唠嗑,你看如何?”
徐胤道:“别人都可算了,敏之怎可不喊?上回我可还跟他说好了的,要好好与他叙一叙。”
梁郅看一眼程持礼:“那就把老五给叫上。顺便,让他把他们家那个湖湘厨子给带过来,那厨子做的一手好泉水活鱼。”
程持礼点头:“正好,听说徐侍郎祖籍也是潭州人,正合你口味!”
……
裴瞻接到梁郅他们的邀约时,正在前往国史馆寻顾修的路上。
礼部今日正好去国史馆取典籍,顾修一早就让人传话给了裴瞻。
自从白鹤寺回来,裴瞻这两日皆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听到邀约后沉默了有一会儿才应承下来。
到了国史馆,顾修在门下迎他,又把早就准备在一旁的录簿交到他手上:
“此物不得外借,将军就在此看吧。老夫还得引领礼部官员领取典籍,就不相陪了。”
裴瞻深谢,拿着足足三大本录簿走到僻静的角落里翻看。
三本录簿记载的全部都是昔年大月国进贡的财物。裴瞻跳过当中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锁定在武器之上。
为了对照出入,这些武器每一项都配有图样,裴瞻把匕首掏出来,一件件的翻找匕首上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