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春(350)+番外

“是。”

荣王妃见状,袖子里紧攥的双手方才松了下来。

……

再度伺候荣王更换了外出的袍服,又送他出了门,荣王妃也立刻回了自己房。

关上门后,她伸手从袖子里取出一把铜钥匙,双手又颤抖起来。

荣王没有想到,就在刚刚换荷包的时候,她拿另外一把铜钥匙将真的钥匙替换了出来,如此瞒天过海,离揭露他的秘密只差前往祠堂开锁那一步。

不过既然是冲着拿钥匙去的,自然她也得安排好后续。所以宋谊也是她用计请出来配合的,荣王既然出了城,那今天夜里自然是会被绊住回不来。

“传侍卫进来见我!”

她打开门吩咐了一声,同时将钥匙又收回了袖子里。

她只有今天夜里一次机会,必须早做准备,一举成功。明日等荣王回来,这钥匙必然还得悄悄送回去的。

侍卫很快来了,还是昨天夜里那两个。她吩咐道:“传令下去,今天夜里我要去佛堂诵经,多叫几个侍卫到佛堂来守着。”

佛堂离宗庙不远,以此为由先去佛堂打点,晚上行动时则会更加便利。

侍卫前往佛堂的一番举动,在王府再正常不过。

然而傍晚时分连冗听到了这消息,还是把他告知给了正在园子里漫步的徐胤。

“你是说,多日不曾出门的王爷今日被宋谊邀走了,而且天黑前还打发人回来说不会回府。

“而这个时候本应该盯着他寻找扇子下落的王妃却趁着他不在,忽然要去佛堂诵经?”

徐胤说到这里负起了双手,凝眉望着薄暮下的一树繁花,“这不年不节的,突然诵什么经?她也不是什么慈悲之人,什么时候倒成了信徒?”

“正是因为此举反常,小的才不敢大意,前来禀报。”连冗跟上了他的脚步。

荣王妃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人还能不清楚吗?

她这一辈子何曾虔诚信过佛?

每次去白鹤寺上香,说的好听是去拜菩萨,但却每次都是应付场合,从来没有一次是她主动顺着心意前往。

徐胤停在花树面前,撵下枝头一朵花,寻思片刻道:“先让人跟着去佛堂盯着看看。”

“是。”

连冗退下之后,徐胤眉头深凝地站了一会儿,才又把指尖已碾碎的花果断丢掉。

荣王府仆从如云,忠诚者有之,心怀贪欲者也有之,徐胤在荣王府走动多年,收买一两个眼线不足为奇。

徐胤刚用过晚膳,连冗就又进来了。

“王府传来消息,说王妃早早地进驻了佛堂,只带了身边的高嬷嬷一人,余者只有侍卫。禇钰下晌求见王妃,想随她去佛堂为祭日即将到来的亡父焚香祷告,也被拒。”

徐胤听完之后半日未语,再半日,他倏地站起来:“去备轿,我们进王府去串串门。”

连冗问道:“要带多少人手?”

徐胤深望他:“叫冯胜他们四个去便可。人不宜过多,避免打草惊蛇。”

连冗点头。

没有月光的夜里,夜幕完全沉下来之后,天色就尽黑了。

荣王妃坐在蒲团上,心不在焉地敲了一会儿木鱼,在高嬷嬷端茶进来时,总是耐不住性子,放下念珠站了起来。

“四面都太平吗?”

“太平。”高嬷嬷点头,“一点声音都没有。值夜的两个下人都离得远远的,而且今夜他们还被安排了更换庙前石灯的差事,至少有半个时辰不会去后堂。”

荣王妃点头,看了一眼桌上漏刻,“那就传话下去,两刻钟之后,亥正时分过去。”

天潢贵胄的确不是自由身,不但处处人言可畏,而且还处处隔墙有耳。

虽然至今为止她没拿到把柄,却也知道,就像她在章氏、荣王以及后头的侧妃们身边都安插了眼线一样,她自己的身边也不是那么干净的。

水至清则无鱼,平日算不得什么,可到了关键时刻,却不能不严加提防。

胡乱再颂了几页经,约定的时辰就到了。

她让高嬷嬷开门,自己避过灯光覆盖范围,从侧门走出了庑廊。

侍卫们就在此处,主仆相互打了个眼色,就轻车熟路朝着祠堂走去。

不多时就又到了黑黝黝的祠堂门口,留下几个侍卫在外看守,她只带了二人入内。

亮起了夜明珠,掏出铜钥匙,激动到颤抖的手试了好几次才插入钥匙孔。

但是这一插入,钥匙与锁孔竟严丝合缝!

荣王妃心头血热乎乎地往喉头涌,她勉力往下咽了一口,稳住双手扭动铜匙,就听啪嗒一声,同时锁住了三个抽屉的铜锁就应声而开了!

她不假思索拉开最上方第一个抽屉,当中存放的几件物事霎时就出现在了珠光之下。

第282章 交出来!

抽屉里摆着一块旧帕子,一份半新半旧的舆图。

舆图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大周定国时期的羊皮版图,只不过在其中几处地点之上画上圆圈做出了标记。从延展的方向来看,像是贯通南北的一份路线图,两端的端点一个是京城,一个则是湖州。

至于那块帕子——

荣王妃拿起它凑近了夜明珠,这才看清楚它是一方月白丝绸,料子不算顶好,但是有些年头了,翻过面再来看,这一边的帕角上绣着一个“奕”字,而这个字的旁侧,却染上了一块半个手掌大小的硬渍。

再把它凑近些一看,荣王妃就倏的把它放下了!

那发黑的硬渍,竟然是一块陈年的血渍!

荣王妃当然见过血,在跟随义军一路杀进京城的途中,她见过的死伤的人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