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走上前,轻轻的替他顺着背:“应该快了,小的听说礼部那边一直在着手办理这件事,大殿下深恨着皇上皇后,是不会回宫的,太子之位只会是殿下您的。”
“可是这么拖下去,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否等到了。”
“殿下可千万莫说这样的丧气话!”
“说不说不都是这样吗?又不是不说,我就能多活几年。”
“殿下!”
太监哽咽起来。
“殿下!”
这时候外头传来了宫人的声音。
“殿下,皇后娘娘驾到。”
燕王抬头往门口看去,然后他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伸手把门打开。
禀报的宫人正站在门口下,而他的身后,皇后正从宫门外走了进来。
“母后!”
燕王跨出了门坎。
皇后停在他的面前,目光先打量了他的脸庞一会儿,然后道:“怎么还没睡?药吃了吗?”
“还在那晾着,还没喝。”
皇后收回目光,走进去,先环视了一圈屋里,然后才回头目光示意她带过来的太监:“在门口等着。”
太监颌首,把门关上了。
这时候傅真也在皇后身边的宫女陪伴之下从门外走了进来。
燕王的太监见状,不由吃了一惊:“你——”
“这是娘娘的旨意。你下去吧。”
皇后的太监果断打断了他的话,并冷冷用目光示意着他。
后者强行按下满腹的惊疑,躬身下去了。
皇后的太监向傅真俯身递出个手势,让出了门下的位置给她。
已经关严实了的殿门里头,皇后已经坐在先前燕王坐过的锦榻上,她看了燕王一眼,指着炕桌的那一头:“坐吧。”
等他坐下之后,皇后又把已经晾好了的汤药推给他:“先把药喝了。”
燕王乖顺地端起药碗,仰着脖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随后朝皇后咧嘴一笑,抬着袖子抹了一把嘴,将空碗放在桌上。
皇后逆光坐着,眼神让人看不太分明。
“我记得你小时候喝药,总是哭着喊着不肯喝,一点苦也吃不得。多年过去,你也习惯了。”
燕王微微点头:“喝了十多年了,再苦的药也不苦了。只要能保住这副身子骨,能够在母后膝下多奉孝几年,便是儿臣的福气。”
皇后移开目光,缓声道:“皇上的三个皇子当中,其实你的命是最好的。
“老二出生的时候刚刚定国不久,西北西南还有岭南尚有许多余孽未除,我们都要忙着朝政,国库也很虚空,他小时候其实跟大臣子弟的待遇没有什么分别。
“老大就更不用说了,我怀着他的时候,到处东奔西走,仗着年轻,挺着大肚子熬夜给将士们缝补,那时候兵马也不足,很多时候要自力更生,生他的那天早上,我还和麾下将领的家眷一起给大伙做饭。
“那时皇上的兵马还只是南边不起眼的一支,也缺少资助,老大小的时候,常常也跟着大人饥一餐饱一餐。
“再后来,皇上打出名堂来了,多了很多人投奔。也得到了许多资助,终于不用挨饿了,而他那个时候又要跟着他父亲学习用兵了。时长又这里伤那里伤的。
“只有你,”说到这里,皇后望着燕王,“你出生的时候天下太平,那几年风调雨顺,各地收成也不错。
“后宫充盈起来,朝上朝下欣欣向荣,文武百官和谐共治,他们都有时间也有精力教你们才学。”
第367章 舅舅(求月票)
燕王的脸色渐渐凝重,他隔着灯光望着皇后,苍白的脸庞使他看起来此刻宛如一座没有温度的石雕。
皇后的声音越来越缓慢:“三个皇子当中你身在最好的年代,可是独独你的身子最羸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听到这里,燕王才微微抬目,有了一丝活人的气息。他抿住双唇,目光深幽,但未曾说话。
皇后往下说道:“后宫里几位妃嫔的来历,你都知道吗?”
燕王把双眼又垂下去,微微点头:“知道。父皇在立国之后,除册立了母后以外,先后又纳入了六位内命妇。
“他们都是父皇在平定天下的征途之中,战亡将领的孤女,和拼力支持过周军北上的义士之女。”
“那你知道为什么她们都没有诞下过皇子皇女吗?”
燕王看着地下,良久之后才缓缓摇了摇头。
“因为她们入宫之前都已不是完璧之身。”
燕王怔住,他微启着双唇,似乎连呼吸都已经静止。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朝代的宫妃,入宫之前必须为处子之身,这是约定俗成的王律,就算是大周皇帝开明,也没有能够打破这一点先例的理由。
“这是为何?”他喃喃的问道。
而他把话问出来之后,一双肩膀又不自觉地耸立了起来。
“我会回答你,但我再问你,刚才说过,你出生的时候本来也接受了顶级的栽培,但你又可知,为何多年下来你距离老二又还是差了一大截?现在就算让你立刻接任太子之位,比起他的才干,你还需穷追猛赶才能及上,你可知这是为何?”
燕王搁置在双膝上的两手握成了拳头,“自然是因为他从小就被任命为太子,翰林院的学士们待二哥自然不同。而且我从小体弱,太医说我不能多劳累,——这不也是母后您从小到大跟我说的理由吗?”
“我与皇上都绝不接受窝囊废,尤其是宫中皇子甚少,更不可能放着现成的一个皇子在这儿荒废下来。
“就算你不是太子,也不能当摄政王,你也可以像荣王那般成为老二的左膀右臂。所以,原本你和老二的差距不会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