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十年代赌石捡漏做大佬(109)
那孩子露出大大的笑脸,旁边的几个小孩子也都高兴的蹦起来,呼呼啦啦的跟着他一起跑,都去拿冰棍。
一会的功夫就用塑料袋装了一兜子冰棍回来,都用冰棍纸包着,孩子们把袋子递到杜若手里,意思让她给分。
杜若坐在树下,一人给分了两根,还剩了四根冰棍,自己吃了一根,指着前头在树下打盹的几个老头老太太说:“这三根给那几位老人家送去。”
有了吃的,孩子们都勤快,连蹦带跳的送去了。
杜若问孩子们:“这玻璃弹珠山上也有吗?”
有的孩子摇摇头:“就是小河套里有。”
旁边有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小声的嘟囔:“没有玻璃弹珠,但是有好多破破烂烂的玩意儿,就在山坡那头的山洞里。”
杜若听着心里一动:“哪边的山坡啊?”
“就是后山那边大槐树底下的那个呀。”
大家正说着话,那几个老头老太太走了过来:“你是桂珍的亲戚呀?”
杜若愣了一下,她猜测桂珍大约就是程大姐了。
她笑着说:“我在她家住几天。”杜若没有正面回答,模糊了一下答案。
旁边那个老太太笑着说:“都不是外人儿,桂珍是我堂侄女,一家人,闺女,你家在哪住?”
“在市里住。”杜若一边回答,一边站起来,这几位都是老人家,她就这么坐着不合适。
一听说在市里住,另一个老太太就笑着说:“还是你们城里人长的俊,又白净又水灵,不像俺们乡下人,整天在泥里打滚,爹妈生的再好也扛不住造啊?”
几句话把大伙都逗乐了。
有人问:“闺女,你成家了吗?看你挺喜欢小孩的?”
“我孩子都好几岁了。”
“哎呦,可不像,你这有二十岁吗?”
杜若笑了:“我都二十六了。”
“你这哪像啊?比我家十八岁的孙女还年轻呢?”
杜若心知人家这是恭维,她再怎么年轻也不可能像18岁的小姑娘?
一个孩子把手上的玻璃弹珠递给杜若:“阿姨,我看你喜欢这个,我把这个弹珠送你吧?”
一个老头不在意的说:“这东西小河套里不少呢,不值什么?闺女,你要是喜欢上河套边上去捡吧。”
杜若含笑的问:“您这村里捡的东tຊ西不少啊?”
一个老太太拍着大腿说:“都是些泥糊的东西,要不就是破铁疙瘩,不值什么钱。”她放低了声音:“俺们村其实也知道,这东西八成是个老物件,但人家都说了,就是老物件也得金的玉的才值钱,这泥糊的东西到什么时候也不值两毛钱。”
杜若很想问,这特么是谁胡说八道呢?古董能这么论吗?
有个老头叹着气说:“也是俺们村运气不好,隔壁村有的人家都捡到金簪子呢,还有捡着那么大一块金疙瘩的,俺们村连个银的都没见着。”
说起这个几个老人家都有些感慨。
“可不就是,那个老吴婆子捡了两个金溜子,卖了一百多块钱呢。”
“那算个啥呀,老张头还捡了个牌子呢,人家说是玉的,卖了一千块钱,要不他家那么穷,哪来的钱娶的儿媳妇?”
“这就叫做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人家有那个命,像咱村里,捡的都是些破铜烂铁泥塑瓦块的,白给人家都不要。”
杜若彻底无语了。
第102章 协商
晚上回到程大姐家,吃完晚饭洗了脚,杜若躺在炕头上,心里琢磨着怎么办?
像袁霆川那样直接收八成是不行,当时袁霆川带的人多,气势上占着上风,人家大佬本身又气场强大,底气也足,往那一站就没有人敢招惹。
别看村里人现在言笑晏晏的,一旦触动个人利益,可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再说这里跟当时的那个村子也不一样,那个村子相对闭塞,很多人家连一张大团结都攒不下,这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交通也便利,她要是大张旗鼓的开始收,人家就能察觉不对劲,不但收不上来东西,只怕还会惹麻烦。
再说李安泽那边已经在紧急处理陶甬的事了,如果动作迅速,上报之后有人重视,不出一个礼拜,这里就应该有人下来调查了。
到时候追究起来,自己不但占不到便宜,只怕还得摊上一点事儿。
但是来都已经来了,入宝山空手而回也是一种遗憾呢?
杜若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去了小河套边上,边边角角的确实有些碎片和小珠子散落在河床底下,也没有村里人说的那么多。
河水很清澈,也不深,偶尔还有小鱼游过去,杜若探头往上游看,河水是从山里流出来的,山上草木繁盛,郁郁葱葱,别有一番幽静。
杜若在河套边上走了几步,她没拿大哥大出来,这东西信号不好,在村子里拿了也没啥用。
她回头瞅了两眼,突然笑了,冲着无人的大道边上招了两下手,笑眯眯的说:“你们俩过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边上的小树林里钻出两个穿着不起眼的人,穿的就像普通工人一样,上身是劳动布的上衣,下面黑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千层底的布鞋。
两人对视一眼,走到杜若身边:“杜总。”
杜若凉凉的说:“多谢你们家袁先生费心了!你们俩昨晚在哪睡的呀?”
其中一个大个子挠了挠头,“嘿嘿”笑着说:“我们也在老乡家里借宿的。”
这是有样学样了?
杜若指着山里的那条小路说道:“据说顺着这条小路上去,转过一道弯,有一棵大槐树,旁边有个小山洞,山洞里有些破铜烂铁,你懂的?”